“激素奶”的傳聞中有值得警惕的真相

時間:2012-04-20 13:32   來源:中國青年網

  前日,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副院長何兵微博爆料稱,國內許多高齡奶牛,靠激素才能産奶。養殖戶為治愈奶牛因超標擠奶引發的乳房發炎,而讓奶牛注射大劑量抗生素。因此只有少數品牌的鮮奶能喝。(4月19日《廣州日報》) 

  即便“激素産奶”只是未經證實的傳聞,但眾多圍觀者依然表示深信不疑。這倒並非完全是出於對何兵名人信用的推崇,而是由於從“皮鞋果凍”到“皮革膠囊”,坊間傳聞一次次一語成讖,公眾對食品藥品安全早已陷入了深度焦慮。 

  從目前看來,儘管“激素産奶”真偽難辨,但何兵微博引發的大討論中,也透露出不少值得警惕的真相。尤其是“奶製品中的激素暫時還不是必檢項目”的專家説法,像一個我們早已諳熟的舊劇本,將檢測手段、監管標準缺失的殘酷真相,再一次擺在每一個消費者面前。 

  既然激素為“非必檢項目”,那麼“激素産奶”便不缺乏存在的制度環境。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看似不起眼的“非必檢項目”,往往成為食品安全防護網上的重要漏洞,令“必檢項目”的嚴防死守前功盡棄。比如前幾日爆出的“含氯可樂”事件,焦點在於“氯含量超標”問題,而“氯含量”同樣為“非必檢項目”。由此可見,檢測標準若不能持續更新、不斷完善,食品安全便只是浮雲。 

  事實上,早在兩年前,各地便出現多例女嬰性早熟現象,當時疑為食用聖元奶粉所致。雖然到目前為止,奶粉的嫌疑並未坐實,但聯繫到此次何兵的爆料,奶製品與激素的瓜葛便令人更加生疑。 

  從內心講,沒人願意“激素産奶”是真的,但擊碎傳聞、安撫民心,不僅僅是某些官員發誓賭咒般的保證便能做到的,需要的是實實在在的證據來厘清真相。即便傳聞是假,但“非必檢項目”中存在的監管漏洞是真,這就要求有關部門儘快將激素列為奶製品“必檢項目”,並著手調查,及時公佈結果。 

  同時,對於著眼于善意提醒的網路爆料,希望有關部門不要以“微博爆料非舉報”、“網路謠言不可信”等種種理由視而不見,而更應將其視為對自己工作的善意監督。要知道,食品藥品入口,關係甚大,是寧可草木皆兵,也不得姑息縱容的。(段思平)

編輯:樊玉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