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融入城市靠什麼?
時間:2011-07-05 15:21 來源:新民晚報
近些年來,每到春節期間,許多城市總要面對“用工荒”的尷尬:大批農民工返鄉,他們留下的工作崗位無人接替。這個現象説明兩點:農民工的勞動對城市有著無比的重要性;農民工對工作所在的城市缺乏歸屬感。他們對自己的家鄉當然有深厚的感情,但他們很難融入城市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這其中有文化差異的因素,更有權益損害、制度壁壘、社會歧視等方面的沉疴在起負面作用。農民工往往承擔著苦臟累的活,卻拿著較低的報酬。一些地方前段時間發生的摩擦事件,歸根到底是外來務工人員的合法權利缺乏保障,合理訴求長期壓抑。
如何努力消除負面因素的影響,幫助農民工融入城市?本報上週報道的閘北區綠化和市容管理局的做法值得稱道。
最基本的,是尊重農民工的合法權益,讓他們享受與本地職工一樣的“同城待遇”。閘北區綠化市容局為系統內全體農民工贈送從業人員意外傷殘互助保障金,為每人辦理內有一定金額的醫保卡,提供健康體檢和外出療休養機會。根據按勞分配原則,幹一樣多的活,理應獲得一樣多的報酬。“同城待遇”,會讓農民工更認同自己是單位的一分子,而不是被差別對待的“臨時工”。
其次,是給予農民工發展的機會,讓他們看到在一個單位、一個城市長期待下去的可能性。閘北綠化市容局近幾年分批輸送農民工參加有關文化知識和職業技能進修培訓;“七一”前夕,有12名農民工光榮入黨;公廁保潔員李影獲得“全國勞模”等多項榮譽……受限于客觀條件,農民工的個人發展之路往往坎坷,若是有人為他們鋪平道路,相信他們會回報以加倍的努力,個人和城市將獲得雙贏。
對於城市給予的種種,農民工也不僅是被動的接受者,他們也要發出自己的聲音。保障農民工的話語權,讓他們的呼聲不致“沉沒”,是不可或缺的一環。閘北區綠化市容局及其下屬單位,培養愛崗敬業的農民工擔任班長,鼓勵他們進入企業工會擔職;全區環衛企業工會組織中,擔任工會委員的農民工佔到20%以上。為農民工提供發言機會,並確保他們的聲音被認真傾聽,不僅有利於從源頭上保障他們的合法權益,更能體現社會多元化趨勢下的協商精神,尋求利益交集、消除矛盾隱患,構建和諧的社會環境。
農民工在城市獲得了更好的經濟回報和發展空間,城市建設、城市生活也都離不開農民工的勞動和參與。要讓農民工融入城市,把城市當做“第二家鄉”,為城市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就要保證他們的辛勤付出獲得合理的回報和認同,逐步消除令他們感覺“低人一等”的現實因素。這將是一個漫長而曲折的過程,需要政府部門和社會成員的共同努力。(紀玉)
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