壟斷企業的“暗箱操作”、“順水人情”,最終得到好處的是一些個人和企業,而吃虧的則是整個國家和廣大百姓,因此亟需加快改革,打破壟斷。同時,壟斷行業的項目資金和日常運營情況,應當置於全社會的監督之下。企業的運營成本是多少,項目投資是怎樣花出去的,都要給公眾一個明明白白的交代。
近日,武漢地鐵2號線廣告招標結果被有關管理部門認定為無效。武漢地鐵運營公司在廣告招標時,一家投標的企業出價10億元,另一家企業出價7億元。而武漢地鐵公司卻“不要10億元要7億元”,捨棄了高價投標者。如此有悖常理的做法,受到媒體和社會的廣泛質疑。
地鐵廣告是一種壟斷資源,也是眾多廣告商爭相看好的“香餑餑”。地鐵公司為何放著10億元的買賣不做,卻甘願自貶身價賤賣資源?個中緣由,確實值得深思。
據悉,以低價中標的那家企業正是武漢地鐵廣告項目的設計者,與招標方存在利益關聯;而代理項目招標的公司,也與招投標監管部門有千絲萬縷的聯繫。這些聯繫“攪”在一起,嚴格規範的招投標就成了“走過場”。各方的利益關係雖然複雜,道理卻很簡單:壟斷企業違背常理的操作背後,有一條符合“常理”的利益輸送鏈條。
近年來,財大氣粗的壟斷企業在工程項目和招標採購過程中亂象頻出,該賺的錢不肯去賺,不該花的錢卻又出手大方,背後總有一條利益輸送鏈條若隱若現。據媒體報道,動車組列車上配備的一些洗面臺、紙巾盒之類的普通設施,其採購價格遠遠高出市場價格。更值得關注的是,這些高得離譜的採購價格並沒有通過規範的招投標或市場的公平競爭,而是由壟斷部門指定的供貨商自報的。供貨商能夠拿下訂單,比拼的不是自身技術、産品的過硬,而是誰與這些壟斷行業或“關鍵人物”的關係更硬。
在我國,壟斷行業大都是國有企業。壟斷企業的利益輸送,最終得到好處的是一些個人和企業,吃虧的則是整個國家和廣大百姓。壟斷企業的一個“順水人情”,往往不僅導致國有利潤和國有資産的流失,也造成整個社會運作成本上升,加重了百姓的消費負擔。因此,只有斬除壟斷企業各種利益輸送鏈條,規範壟斷企業的日常運營行為,才能讓整個社會從壟斷帶來的沉重負擔中解脫出來,也才能讓全民更好地共用改革發展的成果。
斬除斷壟斷企業的利益輸送鏈條,最根本的是打破壟斷,加快改革。當務之急,是引入民間資本的“活水”,促進民間資本進入金融、能源、交通和社會事業等領域。民間資本進入壟斷領域,不僅能夠成為經濟發展的推動力,更能夠起到增強競爭活力、維護市場公平的重要作用。壟斷企業失去市場的優勢地位,再搞利益輸送的“貓膩”就很難行得通了。
在當前一些行業壟斷難以被打破的情況下,斬除壟斷企業的利益輸送鏈,更現實、更有效的手段是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強對壟斷企業日常監管和制度制約。針對壟斷企業在招投標過程中的違規操作行為,今年2月1日起實施的《招標投標法實施條例》專門規定,國有資金佔控股或者主導地位的依法必須進行招標的項目,除因特殊情形外都應當公開招標。有了嚴格的制度,一些違規的“暗箱操作”和不正當競爭才能遠離市場、逐漸絕跡。同時,壟斷行業的項目資金和日常運營情況,也應置於全社會的監督之下。企業的運營的成本是多少,項目投資是怎樣花出去的,都應給公眾一個明明白白的交代。(吳秋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