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我國通過一條64K的國際專線,成為網際網路大家庭中的第77個成員。“觸網”20年,一根網線改寫中國。(4月21日《長沙晚報》)
不知還有多少人記得20年前,矗立在北京中關村的一塊廣告牌:“中國人離資訊高速公路有多遠?向北1500米”。好像就只是開關了幾次電腦,這20年也就過來了。得益於網際網路的發展,經濟社會發生著深刻的變化,而這20年的變化,某種意義上可能比過去200年還要多。
1999年,曾有媒體發起“72小時網路生存測試”,12名選手不帶任何飲食,72小時內只允許通過房間裏一台上網電腦從外界獲取食物、水以維生。結果選手們屢屢碰壁,網路生存被認為是童話。而在今天,曾經的碰壁已經成了一個笑談。今天網購已經無處不在,極大地方便和實惠了消費者。
這就是網際網路,不僅改變了經濟,而且改變了生活。這樣一種網際網路的力量,也是這20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推動力。而支撐其中的,則是創新、開放、自由、平等、共用的網際網路精神。正是得益於這種網際網路精神,才會“創造了一個消費時點”,很多人才能通過“微力量”改變著社會,推動著社會越變越美好。
這種網際網路的力量還在釋放。馬化騰説,“網際網路+”是一個趨勢,加的是傳統的各行各業。的確如此。當網際網路加上媒體後,産生了網路媒體,對傳統媒體影響很大;加上零售後,産生電子商務,對實體商業影響很大;加上金融後,産生了網際網路金融,這段時間正運作得風生水起。這是在經濟領域,而在社會領域,網際網路已經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工作、生活狀態。對於許多人來説,網際網路已經成了一種生活,可以三月無肉不可一日無網。基於這樣的理由,網際網路帶來的改變才剛剛開始。如同把時針撥到20年前,誰也想不到網際網路會發展到今天的地步;展望20年後,誰也不敢預言網際網路會發展到什麼程度。
這種改變對於某些行業來説,可能是一種痛。比如今天實體經濟深受網際網路困擾,已經陷入“櫥窗效應”。但這不是網際網路的問題,而是與網際網路接軌,以及有沒有網際網路精神的問題。有著創新、開放、自由、平等、共用的網際網路精神,終能“殺出一條血路來”。最怕的是在變化的時代因循守舊,最終被時代所拋棄。當然也不能否認,今天網際網路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産生了一些問題。比如資訊安全問題、網路規則以及網路道德問題。但這同樣屬於“發展中的問題”,這提醒我們應該用創新的思維進一步用好網際網路。
今天,不僅是網際網路産業正在成長,而且網際網路精神也正在不斷生長。相信網際網路的力量,用好網際網路的力量,網際網路帶來的改變才剛剛開始,我們必然迎來一個更好的網際網路時代。(喬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