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網商升級須闖三關

時間:2013-11-12 09:48   來源:經濟日報

  在“形勢一片大好”的同時,農民網商也面臨著多重尷尬:賣出容易賣到難、起步容易快步難、鋪攤容易守攤難。這些尷尬,無不困擾著農民網商,已成為其改造升級路上不得不降伏的“攔路虎”

  “雙11”火爆,再次將農民網商推向前臺:山東菏澤一村莊95%的農戶開通網店、廣西田林農民用阿裏旺旺將蔬菜賣到京滬穗……隨著網路日益普及和綜合素質提升,數千年“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也搖身一變,紛紛“觸網”。最新數據顯示,淘寶網(含天貓)上正常經營、註冊地在農村(含縣)的網店數量已達163.26萬個,其中註冊地在村鎮的高達59.57萬個。

  由於品質可靠、價格適中、綠色健康,農家網店的産品受到市場青睞,許多農民也因“觸網”而致富。不過,在“形勢一片大好”的同時,農民網商也面臨著多重尷尬:賣出容易賣到難、起步容易快步難、鋪攤容易守攤難。這些尷尬,無不困擾著農民網商,已成為其改造升級路上不得不降伏的“攔路虎”。

  一要助力農民網商先闖物流關。農産品資訊可以通過一根網線,實現在整個網際網路的暢通無阻。但農産品從田間地頭到民眾餐桌,僅靠網路支援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有強大的物流支撐。從農産品的收購、分理再到運輸,若沒有一個便捷、便利的物流網路,相關成本必定轉移到農産品價格之中。同時,物流不便也將會嚴重拖低農産品一線收購的效率。比如,在我國西南地區多山地,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後,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以致于出現“守著金疙瘩,過著窮日子”的窘境。

  當下,一些大型電商正在積極進行物流佈局,以實現全國範圍內“24小時到達”的目標。各地政府也應因勢利導,科學合理規劃,引入社會資金,加大配套建設,特別是路網建設,以進一步降低農産品在網上的價格,提升其整體競爭力。

  二要助力農民網商再闖規模關。從目前來看,農民網商數量已經相當可觀,但數量並非評價一個行業的惟一標準。行業內,小而散、小而亂的現象十分普遍,區域內,有知名度、有規模、有影響的農家網店少之又少,全國範圍內的則更是鳳毛麟角。這與一些農民網店“只講數量、不講品質和規模”的先天不足,有著很大關聯。

  事實上,無論是業內還是農民自身,都有著非常強烈的規模化傾向。有鋻於此,一方面,各種類型的農業合作社、互助社要主動發力,聚合相關領域網店資源,以形成競爭合力;另一方面,各地政府可根據農家網店發展現狀,進行一定程度的規模化引導。通過這一努力,力爭打造一批“區域知名、全國有名”的規模化農家網店。

  三要助力農民網商闖品牌關。“草根味”是農産品在網路上的主打賣點,但在現實中,部分農家網店狹隘地理解了“草根”的含義,要麼毫無創新地山寨他人産品,要麼對農産品缺乏基本處理,導致産品沒有競爭優勢,網店經營慘澹。

  就農産品龍頭企業而言,應充分發揮自身市場優勢,結合地域特色、農産品特色,引導農民網商聚集在一個或多個共同的品牌之下;就政府相關部門而言,應儘量簡化品牌申請流程,為農民網商提供更貼近、更便捷的服務。與此同時,政府還應在尊重市場規律、尊重農民意願的基礎上,整合多個農民網商品牌,助推品牌實現從數量到品質的跨越。

  農家網店是增加農民收入,提升農産品品質的重要切入點,更是今後農産品銷售的主渠道。因此,各級政府、相關農業企業、各類農業合作組織,都應加大對農民網商的重視力度,早規劃,早佈局,早著力,幫助農民網商儘快實現全面升級。(歐陽優)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