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權債務危機全球比差:沒有最差只有更差

2012-06-05 11:28     來源:深圳特區報     編輯:范樂

  無論願不願意面對,發達國家債臺高築仍將是拖累全球經濟復蘇的最大隱患。資産負債表的艱難修復、中長期增長放緩以及主權債務危機解決的複雜性和艱巨性都決定著世界經濟的走向變得越來越不確定。由於各國應對危機的政策空間有限,全球經濟可能面臨比2008年開始的國際金融危機時的更大的風險與挑戰。

  主權債務危機可謂是“沒有最差只有更差”,誰都不比誰好多少。截至目前,全球主要經濟體背負了高達7.6萬億美元的沉重債務,其中G7國家今年到期的主權債務總額約7.3萬億美元,如果算上利息,全球主要經濟體今年所需的再融資規模將超過8萬億美元。據彭博社數據顯示,在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債務規模中,日本和美國佔據絕對大頭,其中日本將有3萬億美元債務到期,位列第一,美國則將有2.8萬億美元債務到期,居於其次。調查顯示,這些國家中預計至少有七個國家的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到年底時將會更高。隨著全球經濟增長放緩,投資者在出借資金時可能會要求更高的回報率,這意味著多數債務國將面臨借貸成本上升的窘境。

  主權債務危機的惡化程度遠遠超過人們的預期。金融危機以來,西方發達國家政府試圖通過擴大其資産負債表,向金融、居民與企業部門提供刺激來減輕財富縮水的衝擊,進而控制去杠桿化的速度,私人部門的資産負債轉移至政府部門。在這種情況下,主權債務和赤字財政成為困擾發達國家的普遍性難題,並成為二戰後發達經濟體政府負債率上升最快,波及範圍最廣的一次,2011年全球主權債務達到了7.4萬億美元,堪稱主權債務之年,而2012年更是主權債務危機深化之年。

  事實上,在相當長的時期裏,發達國家的主權信用債券都被視為財富的標誌和無風險資産,可以被視為衡量其他金融資産價格的定價錨。由於發達國家均享受全球最高的信用評級,因此,融資成本和違約成本都相當低廉,這加劇了發達國家債務的過度積累,造就了債券市場的長期牛市,而金融危機中發達國家大規模的救市以及發債更是變本加厲,將債務規模推至風險極高的水準。

  然而,伴隨著歐債危機愈演愈烈,主權債變得越來越不安全,發達國家的債務依賴性經濟模式正在走到盡頭。事實上,美債被降級正是這一標誌的開始。8月份,美國國債首次失去“3A”降級,全球資産重心的價值中樞大幅下移。因為在全球3A信用評級中,美債佔七成,是全球資産定價的基準。美債信用級別調降後,隨之而來的是無論股票、金融,還是大宗商品市場都在暴跌。標普降低美債對全球金融而言可以説是極具標誌性意義的事件,因為等於全球資産價值的中樞都大幅下降,全球資産價值開始重估,主權風險溢價顯著上升,這意味著對那些債務國而言,要求更大的風險補償和更高的債務融資成本。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