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繼銘:消費升級孕育投資機會

2012-05-11 13:51     來源:中國證券報     編輯:范樂

  高盛投資管理部中國副主席兼首席投資策略師哈繼銘博士,日前接受中國證券報採訪時表示,受益於政策微調、對購買首套房的政策鬆動,以及鐵路、高速公路和農業等基礎建設投資加速,中國經濟增速在2012年上半年觸底反彈,其中基礎建設成為政府調節經濟的重要變數。他還指出,長期來看,隨著中國消費結構升級,經濟轉型和老齡化帶來的産業機會是未來的投資亮點。

  基建成經濟重要變數

  哈繼銘指出,從全球來看,美國的經濟情況相對其他發達國家比較理想,復蘇加快顯而易見,這主要有三個原因,首先是美國具有很強的科技創新能力,其次是能源價格便宜,第三是三四年前美國政府果斷地向企業注資,解決了金融危機帶來的債務問題。

  而歐元區經濟仍然困難重重,面臨負增長的壓力,預計經濟恢復增長還要過好多年。歐洲國家要進行經濟緊縮,但這受人為因素的干擾。未來歐洲國家如何解決債務問題,還有待觀察。

  他説,中國經濟一季度GDP同比增長8.1%,雖然一季度經濟增速不及市場預期,但3月份的數據已顯示出反彈跡象。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預示經濟增速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將會加速。工業增加值和全社會發電量從1-2月份的11.4%和7.1%分別反彈至3月份的11.9%和7.2%,固定資産投資增速小幅下滑,但仍維持在較高的水準。

  在其他經濟指標下滑時,基礎建設成了政府最有能力調節的經濟變數。3月份基建項目的復工率大大高於前兩個月,基礎建設投資同比增速從1-2月份的-2.4%升至3月份的5.7%。他預計加速項目審批將推動基礎建設投資。

  中國的出口在2011年中時由於歐洲需求下降而增速下降。出口同比增速從1-2月份的6.9%回升至3月份的8.9%,高於市場預計的7.0%,看起來出口增速的拐點已經到來。中國對歐元區的出口占中國出口總份額的19%,其中對德國和荷蘭等國的出口占比大,這些國家受歐債危機的影響較小。而中國對歐債危機的一些“重災區”出口占比一直不大。

  消費仍然保持了良好的增長態勢,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的上升支撐了零售增速,在近年來零售增速都至少有百分之十幾。中國農村和城鎮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在2012年一季度繼續保持較強增長,分別增加了12.7%和9.8%,雙雙高於實際GDP增速並且上升勢頭良好。

  貨幣環境相對轉好

  哈繼銘指出,3月份的信貸數據很好地顯示出了最近政策微調的效果,M2和新增人民幣貸款增速分別從2月份的13.0%和15.2%反彈至3月份的13.4%和15.7%。更重要的是,3月份商業銀行新增人民幣貸款1.01萬億元,遠遠高於市場預計的8000億元,為2010年1月份以來第二高值。銀行間7天拆借利率逐漸從2012年1月的高位回落,而且在3月份銀行間利率基本上都在4%以下。這些都顯示出,貨幣環境在3月份相對轉好。

  自2011年三季度以來中國央行已經下調了100個基點的存款準備金率。隨著CPI得到控制而且經濟增速還在低位,更多的貨幣政策放鬆以及進一步下調存款準備金率都有可能。

  哈繼銘打了個比方,中國從09年開始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當時的情況是歐美央行開始開閘放水,國際流動性氾濫,資金像潮水涌入中國。由於中國的利率和匯率政策不夠靈活,中國的金融體系就像是固定在岸邊的小船。由於固定的太緊,小船在漲潮的時候不能水漲船高,面臨被淹沒的風險。這時候就想辦法在小船外面建一個壩,阻擋潮水涌入,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就是在修大壩。現在國際貨幣潮水是否退去有待觀察,準備金率不宜大幅下調。但應對國際資本衝擊最有效的方法還是利率和匯率的市場化。

  房地産市場崩盤概率小

  對於房地産市場,哈繼銘的觀點是中國的房地産市場不大可能出現崩盤,因為房地産市場有很強的基本面做支撐,比如城市化和收入的快速增長。

  他説,商品房價格已從頂峰有了不小幅度的回調,尤其是在那些前期價格上升最多的大城市中,隨著商品房交易量的大幅下降,價格顯著回調。現在銀行開始對首套房貸款實施85折的利率優惠,使市場的剛性需求得到了釋放。

  最新的房價數據表明房地産市場的拐點可能已經接近。隨著房地産政策微調的出現,3月份的銷量同比增速終於反彈,首次買房者在房價下跌後市場參與度上升,並且預計將會有更多的政策微調出現。

  從月環比來看,雖然大部分城市的房價還在下降,從今年2月開始,房價上升的城市數量已經開始增加。儘管房地産月度開發投資同比增速在3月份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在20%左右的較快增長。

  人口拐點帶來投資機會

  哈繼銘指出,中國經濟過去30年的高速增長,受惠于多個因素:包括房地産改革、中國加入WTO以及人口紅利。中國生育政策的巨大改變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深遠,從1970年開始中國的工作年齡人口占比不斷上升,中國的勞動力價格低廉,推動了出口的發展。中國百姓的儲蓄高,也導致資金過剩,投資廉價。

  但在2010-2015年期間中國人口將進入拐點,15-64歲的主要工作人群在總人口中的比重從此將出現下降。中國過去20年平均投資佔GDP比重為40.1%,高於金磚四國中另外三個國家(印度、巴西和俄羅斯)的峰值,在2010年這個數據更是達到了50%;消費比重則大大低於其他國家,中國過去20年消費佔GDP的平均百分比是56.5%,低於印度、巴西和俄羅斯的水準。哈繼銘預計,隨著經濟發達程度的提高及人口結構的變化,中國投資率極有可能下降而消費率則極有可能上升。而這個大趨勢也蘊含著一些投資機會。

  他看好農産品。對農産品的需求隨著收入增加,由於肉類每人平均消費上升,每千克的豬肉和牛肉分別消耗6千克和13千克的糧食。間接性的糧食消費從2001年開始上升,肉類每人平均消費量的提高增大了中國糧食産量的壓力,而目前中國對農産品的進口依存度高。

  不同年齡人群的消費支出結構呈現不同的特點,隨著年齡的增長,醫療開支逐步增大。未來對旅遊、文化、娛樂的需求強勁,中國公民因私出境人次從2000年到2011年增長超過十倍,至6412萬人次。全國旅遊總收入也從2000年的3200億人民幣升至2011年的1.9萬億,升幅接近6倍。另外,對金融服務,包括保險的需求也方興未艾。他還指出,我國對奢侈品消費潛力巨大,建議降低有關進口關稅,促進此類消費更多在國內實現。

  另外,他還看好高附加值的出口産品,包括機械裝備。同1995年相比,中國更多的出口高附加值的産品不如機械及運輸設備,佔總出口的比重從1995年的21%上升至2011年的50%左右。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