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旅遊

新竹糖葫蘆 臺灣古早味

時間:2011-02-25 08:59   來源:中國臺灣網

 新竹縣76歲的“仙楂伯”陳永泉賣糖葫蘆50年,為許多人創造兒時甜美回憶。(記者王慧瑛/攝影)

  糖葫蘆是許多人兒時的共同記憶,新竹縣寶山鄉76歲的陳永泉,就是為許多人創造兒時回憶的甘草人物,老主顧喊他“仙楂伯”,在客家莊做平安戲或廟慶場合,一定看得到他擺攤賣糖葫蘆身影。

  堅持古法

  陳永泉賣糖葫蘆50年了,從1串3元(新臺幣,下同),到現在1串20元,他很有自信的說,“新竹縣大概有三分之一的人吃過我做的糖葫蘆吧!”

  他堅持古法制作,每年都會到苗栗縣大湖鄉、卓蘭鎮等地採購仙楂梨當原料,他說,仙楂梨要足夠成熟,果肉才會柔軟,熱水川燙後,再放進腌缸腌制,加入糖粉、鹽巴、甘草等配料,配制至少半個月才會入味,又酸又澀的小梨子變成滋味甘美的仙楂。

  腌制後的仙楂,以竹簽串成組,浸入白砂糖和紅色食用色素熬煮的糖漿中,接著放在鐵盤冷卻,成了美味的糖葫蘆。

  專賣回憶 戲棚下好滋味

  陳永泉擺攤時,男女老少都圍過來捧場,中年人想找回兒時的幸福滋味,小朋友則是解嘴饞。

  寶山鄉長范玉燕說,從小就吃仙楂伯的糖葫蘆,“永遠吃不膩呢!”迄今難忘小時候蹲在戲棚下,邊看戲、邊吃糖葫蘆的情景。

  陳永泉兒子、媳婦、孫子也會到攤位幫忙,陳永泉次子陳春勝說,小時候喜歡跟老爸去做生意,“邊幫忙、邊偷吃”,因常吃仙楂,兄弟姊妹都長得頭好壯壯。

  只做本味 不怕銷量減少

  陳永泉說,過去農業社會,孩子總是用渴望眼神望著糖葫蘆,好不容易湊足錢買到糖葫蘆就覺得好滿足,總是你一口、我一口輪流舔仙楂裹糖的甜滋味;現在孩子太好命了,有太多種零食可選擇,孩子不一定愛吃糖葫蘆。

  他說,過去1年用掉4000臺斤仙楂,現在剩500臺斤左右,銷量減少了,仙楂伯不在乎,有人建議他推出草莓、番茄、蜜餞等改良糖葫蘆,他很堅持就是要做“正統”的糖葫蘆。

  他說,早期賣糖葫蘆是為了生活,隨廟會跑遍全臺,靠賣糖葫蘆養大5個孩子,現在賣糖葫蘆,是消遣、賺零用錢,也服務老顧客,讓這充滿人情味的古老行業不要消失,保存這個勾起過往回憶的零嘴。

  【聯合報】

編輯:李典典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