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旅遊

臺灣寫真:臺北西門紅樓演繹別樣“紅樓夢”

時間:2011-10-09 14:37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緊鄰臺北西門町徒步區的西門紅樓,為兩層高的紅磚洋樓,是一座優美的歷史建築,于1908年所建。因其外觀為八角形,又被稱為“八角紅樓”,為臺灣第一座示范性的公營市場,曾是說書和其他表演藝術的重鎮,也是臺北老商業區的電影娛樂中心。百年多來,這里從戲劇到電影,從傳統藝術到音樂,從懷舊到創新,演繹了一個個別樣的“紅樓夢”。

  紅樓演繹傳統夢

  西門紅樓留下了老一代臺灣同胞傳承中華文化的夢想。1949年,上海知名商人陳惠文連同數人承租了八角紅樓,並改名為滬園劇場,在該劇院二樓添置戲臺與300余座位後,以表演京劇為主。1951年,陳惠文將滬園劇場改名為紅樓書場,一則是因為該建築的紅磚洋樓建築,二則為配合說書的雅致別號,表演內容也從京劇變成了說書、相聲等傳統藝術。

  紅樓的說書相聲,受到來自大陸來臺觀眾的歡迎,一時間名聲大振。1956年,陳惠文在說書表演項目外增設越劇表演,將紅樓書場正式更名為紅樓劇場。1963年,電影在臺灣開始日漸普及,紅樓再度改名為紅樓電影院,播放江山美人等黃梅調和電影,該電影院也為臺北西門町早期電影街的起始點之一。

  紅樓成就明星夢

  因大火燒毀沉寂了許多年的西門紅樓,2007年起由臺北市文化基金會管理,開辟了八角樓內的二樓劇場、中央展區、百寶閣、精品區、紅樓茶坊、十字樓直段的16工房、河岸留言展示廳及北廣場的創意集市、月光電影院、南廣場的露天咖啡區等多元化區域,還接管臺北市電影主題公園,規劃都市公共藝術方塊、開創了屬于一個城市空間的記憶。

  2009年,第一屆臺北傳統藝術藝師頒獎典禮在西門紅樓舉行,五位布袋戲、歌仔戲、北管音樂、閩南說唱、手工木雕等展現臺灣民眾生活的臺灣傳統藝術家榮獲殊榮。當年度共計舉辦了上千場文藝活動,參觀人次累計400多萬。各類音樂會、演唱會十分火爆,門票曾創下該場地開放以來的天價。這里成就了明星夢,唱紅了蕭亞軒、飛輪海等一批臺灣歌星。

  紅樓開創孵化夢

  記者看到,如今的西門紅樓懷舊與創意並融。大廳後面的一排展示窗里,擺放著舊時店鋪賣的老照片、老地圖、老式打字機、洋線、算盤、水煙袋等,讓人懷舊之感油然而生。一樓經營咖啡廳及臺灣特色商品,二樓定期上演相聲、戲曲、舞臺劇、舞蹈、音樂會等藝文活動,打造創意影音“浪居” 影片,展出繪本等各類視覺藝術,另設計“舊愛新歡小書店”專區。

  位于十字樓16工房,可尋找稀奇古怪的商品,有璃想國、美果設計、海蒂朵兒、火柴邦、玩樂高興骨董小鋪、小黑貓畢雷特、洋嘎等創意商店等。每周六、日紅樓前廣場舉辦“常態市集”。2010年,西門紅樓延續培育創意品牌概念,于十字樓打造文創“孵夢基地”,臺灣民眾一個個新的美夢將在這里成真。(完)(中新社記者 韓勝寶 陳立宇)

編輯:王曉蕊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