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最及時的補腎從25歲開始

時間:2014-09-01 15:11   來源:中國臺灣網

  既然腎虛是虛損嚴重的關口,那麼,什麼時候開始補腎是最合適的呢?很多人發現自己記憶力下降、頭發白了的時候開始吃補腎藥物或食物,但經常會感覺無效,為什麼?最關鍵的原因是為時已晚了。

  有研究發現,90歲時,大腦重量較20歲時減輕10%~20%,造成重量減輕的原因,主要在于神經細胞的喪失。按照腦細胞的發育規律,胎兒時期神經細胞的數目已經與成年人相同,出生後到10歲,腦量的增多主要是神經細胞體積變大和樹突增多、加長,20歲以後,腦細胞就開始減少,最終導致腦重的減輕。另外一個重要的器官是心血管係統,到了老年,心臟體積增大,這是由于膠原纖維增加而使瓣膜與心內膜加厚,與此同時,心肌纖維內開始有脂褐質沉積,這是由蛋白與脂類結合而成的不溶性色素顆粒,類似我們長在臉上的斑點,從20歲開始逐年增多,重量約佔心肌總重的1/3,所以又稱“老年色素”,同樣影響心臟的功能。

  也就是說從25歲左右開始,腦細胞的發育到了頂峰,但從這時就開始走下坡路,換句話說就是成熟的那一瞬就是衰老開始的一瞬,因此,真想及時到位地補腎,要從25歲前後就開始,這樣可以使腦細胞在鼎盛階段多維持一段時間,也可以使衰老晚到來一點兒。如果你更希望用食物來補腎、補腦,那麼所有補腎的飲食都應該在年紀輕輕時就形成習慣,這樣的保養才能使你的容顏和頭腦老得晚一點兒。

  針對及時補腎這一點,有幾條具體建議可以給大家:每天喝茶時,泡十幾粒枸杞,喝到最後把枸杞嚼碎吃掉。

  關于枸杞,有很多傳說。相傳在北宋,有位朝廷使者看見一位十六七歲的姑娘,手執竹竿正在追打一個白發蒼蒼、弓腰駝背的八九十歲老翁。使者攔住她責問為何這樣對待老人,那姑娘回答 :“這人是我的曾孫。”使者驚訝道:“那你為何要打他呢?”答曰:“家有良藥他不肯服食,年紀輕輕就這樣老態龍鐘的,頭發也白了,牙齒也掉光了。”使者又問:“你今年多少歲了?”姑娘應聲說:“我今年已有372歲了!”使者聽後忙問有什麼方法可以高壽。姑娘說,就是常年服用一種叫枸杞子的藥。

  傳說雖然有誇張,但《本草綱目》中關于枸杞能強身的藥方確實多達33條,葛洪、陶弘景、孫思邈等歷代醫學界的老壽星,都喜歡用枸杞,民間把它叫作“卻老子”,意思是能遠離衰老。

  枸杞的補腎作用很和緩,因此適合長期服用,也必須長期服用。我本人有一個經驗,因為在電腦前工作,用眼過度,有一段時間眼睛幹澀得厲害,有時候眨眼都困難,就決定先用枸杞試試,無效再去醫院檢查。于是,每天泡茶的時候扔進十幾粒枸杞,最後把泡得沒什麼味道的枸杞嚼碎咽了,就這麼堅持了兩三星期,幹澀的現象一點兒都沒有了。從那時到現在,我每天喝茶必放十幾粒枸杞,枸杞和茶葉在我們家是放在一起的,就是為了養成習慣,能堅持。

  除了枸杞,核桃和黑芝麻也都是補腎的,而且現在研究發現,核桃和黑芝麻是對預防癡呆最有效的食物,兩者都是入腎經的,所以可以堅持吃。

  用你的手攥一把核桃,能攥多少是多少,這就是你吃的量,這個衡量標準來自營養學,為的是防止堅果吃得過多使人發胖。因為核桃的脂肪含量很高,如果你過量吃,是會吃胖的,而對于補腎健腦來說,每天一小把,只要堅持,已經足夠了,也沒有發胖的危險。

  芝麻可以吃,我推薦黑芝麻醬,因為它佐餐方便,早餐時抹在饅頭或面包上,美味的同時,很溫和地補了腎、健了腦。

編輯:楊旋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