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少數民族服裝服飾暨非遺文化展亮相高雄佛光山
中國臺灣網出品2018年02月18日 11:05:00
雲南少數民族傳統服裝服飾集中亮相,吸引眾多遊客觀賞。(中國臺灣網 劉燕萊 攝)
中國臺灣網2月17日高雄訊 (記者 劉燕萊)多民族的雲南是服飾的寶庫。2月10日至3月18日,“七彩雲南·相約臺灣”文化月係列活動在佛陀紀念館本館二樓展廳舉辦雲南少數民族服裝服飾展暨非遺文化展,由雲南民族博物館挑選展出213套、572件的雲南少數民族傳統服裝服飾集中亮相,吸引眾多僧人和遊客觀賞。
彝族、白族、哈尼族、壯族、傣族、苗族、僳僳族、回族、拉祜族等25個民族服裝,展示雲南各民族傳統服裝服飾特點,展現古樸的服飾制作藝術,展示雲南各民族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創造燦爛的民族文化。
其中藏族白頭金剛面具以及各種宗教法器、祭祀圖畫、經文典籍,折射出雲南各民族千姿百態的審美。瑤族的採摘刀等生產工具和酥油茶壺、檳榔盒、包銀碗、竹根煙鬥等生活用品都堪稱精品。白族龍頭三弦、壯族魚鼓、拉祜族葫蘆笙等民族樂器,巧奪天工、形狀豐富。
來自太魯閣七十六歲的孫敬良老人,沿著展廳一一數來,看到各式各樣的雲南民族服飾後不經駐足欣賞,他表示雲南許多民族服裝和太魯閣錦很像,親近感油然而生。
[責任編輯:張麗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