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VE HOUSE
人在酒吧,往往不是為了喝酒。也許為了某種習慣,也許為了某種氣氛,當然,更多的人,是為了某種音樂。
迷幻的爵士、發泄的搖滾、亢奮的電子、慢搖的後搖……不需要隆重地去聽一個演唱會、音樂會,城中某個Live House酒吧,也許正在上演。事實上,某些音樂形態在酒吧里,才是最好的狀態。而高速的城市化生活中,所有的人都需要一個特別的地方,聽音樂,放輕松,享自我。
cheer up
A 廣州Live House 之興起
現場樂隊音樂酒吧,潮流的說法就是Live House了。在日本與歐美,Live House正在成為樂迷最流行的一種生活方式。
其實,對于尋找輕松的城市人,Live House可以很主流,因為它說白了不過就是去Live House現場消費音樂;但對于重視音樂品質的人,Live House又顯得很堅持自己的個性,無論是另類的地下樂團還是成名的大牌樂手,都一視同仁地在Live House里打造自己的氣場,用各自的表現力或跨界合作,與現場觀眾近距離交流。
曾經是本地知名設計品牌主創的Gary,同時也玩樂隊。廣州的幾家Live House音樂酒吧據點,他幾乎都曾參與現場演出過。而今年他們推出了獨立專輯《怪獸發聲》,售票的演唱會就在Tu凸空間。

熱烈的現場氣氛
說起廣州Live House的興衰史,時間曲線很明顯。從上世紀90年代的火爆,到2000年開始的低迷,一直到2007年才開始復興,而近兩年,Live House越來越多,開始向主流市場發展。“事實上,廣州人很實際的。他們花30塊錢買票,就要看到90塊錢的品質才會‘收貨’。所以目前除了一些外國的知名的樂隊,本土樂隊很少敢在廣州做售票專場。要麼是聯合巡演,要麼是與其他藝術領域的跨界合作,各自搞創意。”Gary說,不過,這樣也增加了Live House的演出附加值和吸引度。廣州人對于Live House的接受度是頗高的,因為大家把它當做一種城市文化,令人舒服的時尚消費,“情形就像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香港一樣,當時的許冠傑、溫拿也是這樣走出來的。事實上,Live House要做成主流音樂市場,這樣非主流市場才會隨之發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