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仔
毛家飯店娃娃菜蹲缽仔功夫了得
常言道:“常德缽子是個筐,什麼都可裝。”也就其取材廣泛,烹飪過程簡練。主料、配料、調料切配好,放入缽子里煮燉即可成菜,邊煮邊吃越煮越香。一爐、一缽,未見其色而先聞其味,那種感覺非常親切。
時令煲仔
砂鍋水晶粉(35元/例)
該菜選用湖南瀏陽一帶的紅薯粉,其口感爽滑,久煮而不爛,而且質地金黃透亮,配以湖南臘肉、鱔絲粒,更有一層純樸的鮮香。分微辣與不辣兩種。
砂鍋娃娃菜(18元/例)
青菜也能煲仔,但要做出口感與滋味,就需要大智若愚的真功夫了。選用湖南的高山娃娃菜,加入湖南的紅辣椒,配少許花肉絲,以蒸魚豉油調味,看上去並不復雜,但要做出爽脆、甘鮮的口感,火候一定要把握的精準。

黃燜魚三寶
黃燜魚三寶(35元/例)
這道菜以鯉魚籽、肥魚籽及草魚、鯉魚的魚泡及肥魚腸為主料(稱為魚三寶),以魚湯燜煮,用臘八豆等調味。這幾種材料需要事先分別制作,然後共冶于一煲。三種材料三重口感,鮮辣中難以掩蓋的是濃濃的魚香味。分中辣與微辣兩種。
尋味地:廣州市天河北路181號二樓(市長大廈附近)
武漢仔
紫菜苔臭幹子入砂鍋異香撲鼻
武漢的砂鍋菜與廣州的煲仔菜有所不同,一般或多或少都含汁,在烹制肉類時膠質明顯,而不油不膩,講究入味、香濃。一般選材于當地特產,調味則以荊沙醬為主,香辣味獨特,類似農家壇子菜的風味。
時令煲仔
楚香臭幹煲(25元/例)
湖北的臭幹子與湖南的不一樣,其外酥內嫩,豆幹肉質豐厚。臭幹子先過油,然後與肉末、黑木耳等一同放入砂鍋燜煮,越煲越香,吃來爽滑甘香,微辣中透出獨有的鮮味。據說,這道菜在紫菜苔已經暢銷上十10年。
麻花肥腸煲(28元/例)
這里的麻花是武漢獨有的一種小麻花,香酥爽脆。以它配豬大腸堪稱一絕。肥腸的制作與廣州不同,是以荊沙醬或豆瓣醬調味,燜制八九成熟時,放入麻花,一脆一稔,情趣頓生。大腸的口感酥爛而形不散,其爽滑軟糯,鮮辣甘香無以復加。
三里販甲魚煲(68元/斤)
三里販是湖北的一個地名,這里以善烹甲魚而聞名。這道菜就是在原有的基礎上改進而來。以魚湯燜制,使其充分吸收魚的鮮味,帶汁上,其肉質酥爛而膠質豐富,滑口而滋味悠長。
尋味地:廣州市天河南二路(天河公交場斜對面)
泰國仔
蕉葉煲仔咖哩香
廣州蕉葉以東南亞、泰國菜為主打產品,不僅從泰國、印度、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聘來多名大廚親臨指導,還以中國人飲食特點為基礎,融入了本地的材料、調味及烹飪方法,咖喱菜多種多樣,尤以招牌的咖喱蟹深得民心。招牌咖喱採用20種名貴中藥秘制而成,以泰國口味再融合本地味道,幹咖喱和濕咖喱混合,加入了椰漿,有滋補強身的作用,香辣可口。肉蟹在香濃的咖喱汁中煮後,既保持其鮮甜的肉質,又富有濃鬱的咖喱香味。
為了增加咖喱的香氣和口感,以煲仔盛上並同時添置一個小爐加熱的煲仔咖喱菜就很受歡迎,既增加了咖喱的熱力味道又很有氣氛。如紅咖喱燴魚(36元),採用紅咖喱和鱸魚塊的鮮香配合,可愛的小煲器皿加上不斷加溫的火苗,咖喱汁在魚塊旁沸著泡泡,魚塊嫩滑可口,滿口咖喱香。

尋味地:廣州市麓湖路8號廣視賓館首層
煲仔詞典:
“煲仔”這種烹飪方式看似簡單,其實學問頗深。首先是“瓦煲仔”,就是北方人習慣稱的砂鍋,其陶土制成的材質有很多細孔,有利于鍋體對湯汁的吸收,保持鍋內食物的熱度,使得食物的口感和風味更加香醇、持久;同時食物與鍋體的長時間混合,可以散發出一種獨特的香氣。
“芋豕虓
煲仔的另一種表現形式為“芋芋]如佺s),它其實是一個象聲詞,是粵菜獨有的一種烹調方式。其做法是利用砂鍋的熱能把肉類智禲A中途不加水,完全靠肉本身的肉汁揮發出蒸汽來智籈鰹ヾA材料揭傮F身時象走過油似的,香濃無比,這時鍋內會發出“芋赤瑭n音,故有此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