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時代開始形成的飲食習慣,可以說沁骨入髓。成年後,無論他身居何處,有些飲食習慣和生命同在,永遠難以忘懷。這種口味緣地域而形成群體,成為地域文化的重要內容,並影響著群體性格。下面隨我去見識一下陜西那香噴噴的面食文化吧!
要真正認識陜西人 你得看陜西人吃面
陜西人吃面,端的是當地人叫做老碗的大海碗。這種大老碗,尤以耀州做的最有名,大得就是南方人盛湯用的盆。中午飯時,走進西安大街小巷任何一家飯館,只要是老陜,肯定端著堆得崗尖崗尖的撈面條的大老碗,埋頭苦幹。只聽見滿堂吸吸溜溜、呼呼嚕嚕的進食聲。這種旁若無人,汪洋恣肆的場面,用豪壯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這讓初到西安的南方人,驚得連連搖頭。
陜西人喜歡吃面食,可以說聞名全國。
以西安為中心的關中,沃野千里,自古以來農業十分發達。
最早在《詩經》中,周人就對發祥地周原一帶的土地發出由衷的讚美:“周原朊朊,堇茶如飴”——肥美的土地,長出的苦菜味道也像糖一樣;“荏菽旆旆,禾役穗穗,麻麥幪瓜瓞唪唪”中國的農業之神後稷,就誕生在這里,如今,這里崛起了一座中國唯一的農業科學城。戰國時,關中被稱之為“天府之國”,當年秦國修的那條鄭國渠:“涇水一石,其泥數鬥,且溉且肥,長我禾黍”。當時的農人已經能夠“舉鍤為雲,決渠為雨”。《漢書》說關中“沃野千里,四塞之固”。

關中老號扯面
關中人在這片土地上耕耘了幾千年,以種植小麥為主。很自然,關中人吃飯以面食為主。
僅僅是面條,陜西人可變出許多的花樣來。西安箸頭面、岐山臊子面、乾縣雞面、楊陵蘸水面、武功誕水面、大荔爐齒面、永壽禮面、合陽頁面、三原疙瘩面、麟遊血面、戶縣擺湯面,還有猴頭面、漿水面、飆飆面、翡翠面、鹵面、燴面、削面、米兒面、涼面、扯面、犁面、龍須面、棍棍面、角角面、棋花面等等,不一而足。
可以說,到了關中,就像到了面條的世界,一天三頓吃面條,保證樣樣不重復,眼觀鼻聞都是面條的燦爛與馨香。
勁道的扯面 關中老號扯面
食客點評:這里的扯面不分大小碗,分量很足,味道好,人超多.這家店店在明得門,誠靜和蒸餃旁邊.但是面都漲到七、八塊了,但是味道很好,很足,吃著還算是合適的。
下一頁:摔出來的面 “biangbiang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