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文化資源 海南定安做大文化旅遊蛋糕

時間:2011-08-12 08:37   來源:海南日報

  今天(8月10日)上午,海南定安文筆峰半山腰上,遊人如織,有的遊客拿著相機在拍照,有的遊客還拿出紙和筆,將養生心得一一記錄下來。

  在該縣龍湖鎮中國歷史文化名村———高林村,來自海口的陳先生等5位遊客正在沿著當年張岳崧從小山村走向集鎮的路程,重走探花路。

  來自廣西的遊客張永對定安進行遊玩後感慨地說,定安文化旅遊景點真多,除了文筆峰、母瑞山革命根據地紀念園外,還有張岳崧故居、王弘誨故居、明代老縣衙等文化旅遊景點。

  立足資源開發文化旅遊

  定安無海,然而大自然賦予定安這塊寶地豐富的自然資源。這里山清水秀,四季如春,田疇似錦,花果飄香。

  定安始建于公元1292年,曾設南建州,迄今已有700多年歷史,曾出過張岳崧、王弘誨等歷史名人。轄區內有靜美如詩南麗湖、中國最大的熱帶飛禽世界,以及亞洲最大的榕樹等獨特的旅遊資源。

  近年來,定安縣委、縣政府立足該縣所擁有的文化資源,大力開發文化旅遊,全縣已形成多個文化旅遊景點。

  海南熱帶飛禽世界是國內最大的鳥文化主題公園,該景區擁有300多種3萬多只各式熱帶飛禽,涵蓋了海南鳥類的絕大多數,很好地體現人與自然和諧的文化氛圍;母瑞山革命根據地紀念園緊緊結合海南革命“23年紅旗不倒”的奇跡,結合當年瓊崖特委、瓊蘇政府舊址,瓊崖特委“四大”會議、瓊崖蘇維埃政府大禮堂舊址,以及紅軍師部舊址、紅軍潭,棺材溝,紅軍軍械廠、紅軍軍政學校、紅軍農場、紅軍操場、紅軍醫院等革命遺址,這些景點是定安地區獨具特色的紅色文化景點。

  此外,定安縣政府立足南建州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和南部火山岩原生態綠色豐富資源,打造“古色古鄉 百里百村”旅遊景區,建設驛站、綠道、服務點,挖掘出一條具有“紅色、古色、綠色”等三種文化的旅遊風景區。

  如今,在定安除了以文筆峰為道家文化,南麗湖為綠色文化,母瑞山革命根據地紀念園為紅色的文化旅遊景點外,還有王弘誨故居、張岳崧故居以及王映鬥故居等古色文化旅遊景點,這些旅遊景點不僅有文化內涵,又獨具特色。

  注入文化激發景區活力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定安縣境內不少景區因注入文化後,使景區有了靈魂,有了活力。

  文筆峰,在沒有建設景區之前,是一個不起眼的小山。2006年,定安借助道教南宗五祖白玉蟾羽化成仙之地引進公司,建起了海南文筆峰盤古文化旅遊區。此外中國最大的道家建築群文筆峰道家文化苑還坐落于文筆峰山麓,注重打造道家養生文化。道家文化注入該景區後,景區有了靈魂,也有了賣點。如今,該景區已成為島內外遊客最喜歡去的景點之一,日平均接待遊客近3000人。

  海南文筆峰盤古文化旅遊區總經理張琦告訴記者,因景區注入道家文化、養生文化後,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遊客喜歡到文筆峰進行養生文化之旅,特別是今年,遊客就更多了。截至今年7月,該景區接待了超過50萬名遊客。

  在定安除了文筆峰、熱帶飛禽世界等景點注入文化外,張岳崧故居所在地———高林村還注入了科舉文化,每年都吸引大批遊客重走探花路。據高林村的講解員張黨權說,今年以來已有5000多名遊客自駕遊高林村,重走探花路,感受探花求學路。

  此外,王弘誨故居、王映鬥故居等景點也都注入了古色文化,使這些名人故里有了活力,越來越多遊客喜歡去遊玩。

  “只有給旅遊景點注入文化,定安的文化旅遊產業才有活力。”今天,定安縣委書記孫穎接受海南日報採訪時說。

  依托優勢拓展旅遊產業

  發展旅遊產業,定安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除了旅遊資源豐富外,定安還是海口的後花園。

  近年來,為做大做強文化旅遊產業,定安縣委、縣政府除了完善現有的文化旅遊景點外,還不斷挖掘歷史,開發新的文化旅遊景點。今年定安縣委、縣政府請省考古工作隊對定安縣衙進行考古,使明代老縣衙重見天日,目前定安縣政府計劃在老縣衙所在地修舊如舊地建造一個文化公園,借此豐富和做大定安的旅遊文化。與此同時,還不斷完善王弘誨故居、張岳崧故居以及王映鬥故居等文化景點的建設。

  去年和今年,定安縣委、縣政府連續舉辦了兩屆端午美食文化節,將美食文化和旅遊緊密結合起來,每年都有大批遊客涌入定安,讓遊客再訪名居遊古鄉的同時還能品到定安的特色菜肴。

  孫穎表示,事實證明,定安走文化旅遊道路是正確的,定安旅遊產業只有走文化路線才會越做越大。 (記者 洪寶光 特約記者 林先鋒)

編輯:陳葉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