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萬座位只有40幾位顧客

“How to speak in Germany?”(這個用德語怎麼說?) 看到沒有顧客前來就餐,穿著頗具德國巴伐利亞風格的紅色長裙的小李問來自德國的酒娘。蟹島度假村,此時已是晚上6點50分,正是吃飯的高峰時間,小李所在的大棚有上下兩層,有近萬個座位,但顧客卻只有40幾人。
昨天(17日)是為期一個月的北京國際啤酒節開幕的第二天,恰逢周日。
服務生比顧客多
晚上6點30分,大雨之後的天空一片晴朗。記者來到緊鄰啤酒節入口處的一個大棚,只見11個穿著鮮艷德國服飾的姑娘正坐在木質的長條桌子旁聊天。一個在此勤工儉學的服務生介紹,這些人是從德國請過來的酒娘,專門為此次啤酒節服務。主辦方宣稱有1000多人,實際上100多個,而且部分酒娘來自烏克蘭,都在德國學習。
而在視野所及的范圍內,服務人員三三兩兩聚在一起聊天,有10多名服務生甚至坐了下來,只剩下幾個服務生還站在各自服務的區域。偌大的棚內,只有50位遊客在就餐。而據目測的結果,不包括外籍酒娘,共有超過100名服務員和後廚工作人員。
而這種情況,已經比下午2點多的情況要好很多了。那時候,大棚內只有十幾名顧客。後來下大雨時,客流就更為稀少。
晚上9點,記者再次進入大棚,此時樂隊已經在大棚中央進行表演,但客流與之前相比並無明顯改善。
開車來就不喝酒
“警察就在外頭站著呢,喝酒後誰敢開啊。”在烤羊大棚東側的露天座位上,從西城趕來的潘小姐說。她和媽媽的面前,有四瓶橙汁和一瓶礦泉水,而在座的其他幾個人面前都有一個啤酒杯,遠處還有三個空杯子。“我們今天開了兩個車過來,我和媽媽開車,因此就不喝酒了。”
逛啤酒節卻不喝酒,在本次啤酒節上並不少見。曾經留學德國的李小姐昨天帶著媽媽前來,她們點了烤豬肉、烤腸和面包圈以及兩杯酸棗汁。“我和媽媽都不喝酒,這次來主要是為了品嘗德國烤肉的味道,懷念一下在德國的日子。”李小姐說。
昨天下午6點到7點的用餐高峰時段,記者隨機調查了大棚的50個座位,有4桌完全沒有喝酒,37桌擺了礦泉水或飲料,9桌只點了啤酒。
優惠期一扎60元
下午5點,記者走進烤魚大棚。一進門,一位女士就走過來說道,“他們這個魚跟鹽堆的一樣,太鹹了,根本沒法兒吃。”原來,這位陳女士中午和愛人、兒子專程從通州過來,她對每一個顧客都要說這句話。“我就想提醒大家,別上他們的當,花50元買這份不能吃的東西。”
“菜鹹了可以要求換一份吧?”記者說。“他們(指啤酒節經營方)說德國的烤魚就是這種口味的,而且商品一經售出,就不退換。”陳女士說,幾年前,她和愛人去德國旅遊了一次,吃了他們那兒的烤魚,感覺並沒有這麼鹹。
另外,啤酒節上的食品有點偏少。只有烤豬、烤雞、烤魚、烤羊、烤腸等肉食以及面包圈。一位顧客想點一些沙拉或是一些蔬菜,都未能如願。
與德國慕尼黑啤酒節相比,本次啤酒節的價格也並不便宜。在蟹島的宣傳欄上,主辦方在介紹啤酒節經濟時表示,慕尼黑啤酒節一扎啤酒的價格是8.6歐元,合人民幣是86元,而在北京國際啤酒節的菜單上,一扎啤酒的價格是90元。只是在實際售賣中,服務生會告知顧客,現在是優惠期,一扎啤酒的價格是60元。(記者 董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