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未到,包粽先鬧。臨近端午節,廣州早已“粽”橫羊城。面對大商場五花八門的粽子,普通市民並不買賬。由于物價上漲、喜愛口味的不同,市民今年更偏愛自己在家包粽子。無論是本地人還是外地人,在他們看來,家鄉的傳統粽子不僅經濟實惠,更重要的是能與五湖四海的鄰居、朋友交換粽子,分享粽子的不同風味。在一個個小小的粽子里,包裹著的是各地的獨特文化,也包含了端午文化的新內涵。
筆者連日在廣州各大超市走訪發現,各色包裝精美的粽子已被擺在顯眼的展臺上。據某超市銷售員任怡介紹,今年散裝粽子每斤6.5元到25元人民幣之間,禮盒裝的則在35元到200元之間。“今年由于包粽子所用的糖、糯米等原材料成本的提高,所以粽子價格普遍上漲了15%。”任怡說。
在一家特產店,銷售員謝紅英無奈地告訴記者,雖然今年粽子上市早,但其高價位讓不少羊城普通市民望而卻步。包裝花哨的鮑魚粽子等高價位粽子也只有一些企業老板前來團購。
相比超市成品粽子乏人問津,筆者發現,位于廣州海珠區泰康路附近的一家賣裹粽原材料的門店卻是門庭若市、人來人往。前來購買粽葉、水草的市民普遍反映,市面上華麗的包裝抬高了粽子的價格,與其過分追求華麗,倒不如自己包粽子實在。
“自己包粽子喜歡什麼餡就放什麼餡,而且自己包的粽子幹凈、衛生,吃起來也放心。”雖然端午節還沒到,家住廣州北京路的市民張蘭英就開始張羅著包粽子了,大清早她就跑到市場上去買粽葉、水草。
對從江西來廣州照看孫子不到半個月的張蘭英來說,在異地包粽子可謂費盡了心思。先是托人從江西寄了自家產的糯米,然後跑遍廣州一些市場,貨比三家地選購綠豆、排骨。張蘭英說,端午習慣了吃江西家鄉獨有的排骨粽子。
雖在廣州時間不長,但與鄰里相處得非常融洽。張蘭英說,自己還打算多包些粽子送給鄰里,讓他們嘗嘗江西風味的排骨粽子。
端午節成為中國法定假日後,放假在家包粽子自然是休閒之選。來自湖南衡陽的陳建華這幾天就忙著購買包粽子的原材料。“小時候每到端午節,全家人就會忙里偷閒地包粽子。”回憶童年點點滴滴,他興致勃勃地向筆者介紹起具有湖南特色的糯米酒與甜粽。
據了解,在湖南少部分的苗族民眾,不僅端午可以吃到甜酒和粽子,春節第一餐吃的也是甜酒和粽子,寓意“生活甜蜜,五谷豐登”。
“很早聽說臺灣粽子帶有濃厚的閩南風味而且品種很多,沒想到來廣州也能吃到。”在廣州工作已有7年的陳建華說,今年公司同事都愛“秀”自家的粽子。雖沒到端午節,他已經嘗了廣東個頭特大的叉燒粽,還吃到臺灣同事包的八寶粽,這讓自己見識到五花八門的粽子,覺得很新奇、很愜意。
陳建華說,今年端午有假放,自己也想包些湖南糯米甜酒粽送給同事,也讓大家享受下湖南特色粽子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