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記者獲悉,汶川縣在災後重建中,始終把旅遊產業發展作為戰略性支柱產業,把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作為全縣發展產業、擴大就業、扶貧幫困的主導產業,以旅遊來統籌城鄉發展,圍繞旅遊來做規劃,圍繞旅遊來抓發展,在災後重建的140多億資金中,涉及旅遊的投資達37億,成功實現了旅遊產業轉型升級,成為了極重災縣恢復重建的典型。據悉,2011年中國四川國際文化旅遊節將在汶川舉行。
汶川縣是“5· 12”大地震極重災縣。據介紹,在災後重建中,該縣按照“打造一個亮點就是一個景點、打造一個生態新村就是一個景區、打造一個特色集鎮就是一個旅遊集散地”的發展模式,不但挖掘自身特色建設旅遊景點,更面向客源市場需求打造旅遊重建新亮點;不但以特色文化吸引遊客,以完善的設施配套方便遊客,更以豐富而有特色的旅遊業態留住遊客,把典型參觀形態盡快轉變為旅遊產業形態;一個個“精美景觀、精美村寨、精致農莊”已初步建成,水磨羌城成了災後恢復重建旅遊集鎮的亮點,並初步創建成4A級旅遊景區,聯合國人居論壇理事會把水磨鎮列為“全球災後重建最佳范例”。全縣新興的旅遊業獲得了良好效益,達到了以旅富民、以旅興縣的目的。
目前,《汶川旅遊發展戰略規劃》、《汶川縣大禹文化旅遊區策劃方案》和《天地映秀創建5A級旅遊景區規劃》已相繼出臺;該縣創建“國家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范縣”以及汶川熊貓文化生態旅遊區和汶川大禹文化旅遊區創建4A—5A級旅遊景區工作,正在加快進行且進展順利。下一步,該縣還將在宣傳促銷上加大力度,特別將針對災後對口援建的廣東市場用心搞好宣傳策劃與實施,組織與吸引更多廣東恩人到汶川來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