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9月下旬,到10月上旬,假期扎堆。大家都抱怨,這假期怎麼這麼亂,算都算不清,可人人心里卻還是有按捺不住的興奮!接下來的每一天,都可以成為整裝出發的日子!小編這里為您精心準備了新鮮的兩岸旅遊線路,來看看吧!

  

 相關資訊>>>>>>>>>>>>>>>>>>>>>>>>

·雙節休假順口溜18日起用 "笑臉版"休假表網上流傳

·中秋形象大使“兔兒爺”來了 獨特民俗活動回歸中秋

·國慶旅遊線路漲價 中秋分流國慶客源出遊者增多

·新玩法新主題 臺灣旅遊四大變身(圖)

·國慶臺灣遊價格同比降千元 五六千即可遊臺(圖)

 

·兩岸旅遊線路推薦·

            大陸旅遊          更多

            臺灣旅遊          更多

 

東南西北樂享秋天

  “十一”黃金周期間,天氣涼爽,秋景絢麗,此時南北方氣候景致截然不同,處處都有令人驚艷的美景和奇特的風土人情,入秋的北方披上了豐收的金黃色外衣,遙遠的南方則褪去炎熱,流露出溫婉怡人的風情。日前,北京各大旅行社紛紛推出各種特色國內遊線路, 趕緊動手從中挑選適合自己的旅程,策劃一個完美的“十一”假期吧。

中秋百變賞月地推薦

 

  在靜謐的秋夜,仰望夜空,會驚喜地發現天空中挂著的月亮正日漸飽滿。沒錯!又是一年中秋時。怎麼安排自己的活動,開始讓人傷腦筋了。如果你還打算坐在電視機前看看電視,在家里和親人人手一塊月餅“舉杯邀明月”的話,那麼你就out啦。來看看如何讓你的中秋節成為眾人之“最”!

執子之手遊童話秋天

 

  今年的秋天似乎來得特別早,從8月底起,大興安嶺黃金鋪地,田野間金穗飄香、層林盡染;呼倫貝爾大草原也開始披上了金黃、醉紅的外衣,山間蒼松翠綠、白樺流金;到了9月中下旬,稻城亞丁,會呈現出另一片五彩斑斕的景致,海子邊盡是金黃的紅杉樹、火紅的楓葉,儼然進入了一個童話世界……

中秋這樣玩最有品位

 

  中秋節將至,去哪里玩最有品位?華東一帶水鄉韻味十足,不僅可以西湖賞月,還可以觀賞天下奇觀錢塘潮,另有諸多風情古鎮可以遊玩,真真是愜意萬分……

去草原放飛夢想

 

  國慶長假,出境遊固然精彩,國內遊也異彩紛呈,九月流金,五色草原、宏偉壯觀的火山峽谷和清亮碧玉的溫泉,絢麗的林海和品種繁多的野生動植物,呈現出一場醉人的秋色交響曲……

做個快樂旅行藝術家

 

  難得有一個長假,我們可以把它變得更為純粹一點,N天假期就可以有N種自由行選擇,這一次,我們暫且撇開旅行社的線路以及資深驢友和行走專家的專業經驗,我們來聆聽一下普通背包族的想法和建議,看看他們的日常行走姿態,然後開始屬于自己的快樂的私人假期。

暢遊寶島 360度玩轉臺灣

滄桑古鎮九份

  今年中秋、“十一”,旅行社開發設計出賞月團、賞花團等較新元素,頗讓人眼前一亮。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要報臺灣團的遊客應趁早。臺灣遊較特殊,要辦理赴臺通行證及入臺證,需時較長,大概要20~25天左右出證。因此,臺灣中秋團的報名時間將截至本周末。另外,臺灣尚未開通自由行,遊客必須參團,需先到旅行社報名,拿到旅遊發票後再到戶口所在地的出入境處辦理。

 

  臺灣東北部有座山城,名叫“九份”。相傳,這里最早住有九戶人家,當時交通非常不便,他們的日常生活必需品都必須從遠方運來。送貨者在送貨上山之前,總會先把貨物均分成九份,久而久之,人們便稱這里為“九份”。

 

 

 

 

魂牽夢繞的日月潭

  小時候,在教科書上讀到過它;中學時,從地理課本上學到過它;長大了,又常在電視里見到、在廣播里聽到它。那時候,在心里常常揣摩著它真實的模樣。而今,到了臺灣,怎能不想急切地看到它?……

          ·兩岸旅遊攻略·           

            臺胞來大陸旅遊手續全知道           更多

                 到臺灣旅遊應注意事項            更多

 

  臺灣居民要求來大陸的,向下列有關機關申請辦理旅行證件:
  (一)從臺灣地區要求直接來大陸的,向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派出的或者委托的有關機構申請;有特殊事由的,也可以向指定口岸的公安機關申請;
  (二)到香港、澳門地區後要求來大陸的,向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派出的機構或者委托的在香港、澳門地區的有關機構申請;
  (三)經由外國來大陸的,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向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外國的外交代表機關、領事機關或者外交部授權的其他駐外機關申請……[詳細]

 

·大陸居民赴臺遊所需資料

·大陸居民赴臺旅遊合同

·大陸居民赴臺旅遊保險提供

·大陸居民赴臺旅遊手續代辦

·大陸居民赴臺遊物品攜帶規定

·大陸居民赴臺遊須持“L”簽注

·大陸居民赴臺旅遊停駐期限

·“逾期停留”規定及解決

·赴臺遊組團社領隊請條件

設計/制作/編輯:王曉蕊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