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臺胞之家  >   最新動態  >   臺聯動態

有心才能同行 有愛才能共鳴——2025海峽兩岸和平小天使活動側記

2025年07月23日 來源:全國臺聯臺胞之家網
  “臺灣的面積與大陸哪個省份差不多大?海南!”“臺灣那邊也有沙茶面,這幾天發現我們有很多相似的美食。”“臺灣小天使們表演的少數民族舞蹈非常有趣特別。”短短一週,兩岸小天使從陌生到相識,透過幾天的相處,他們也更走近彼此。

破冰遊戲現場
  7月15日至18日,由全國臺聯、福建省臺聯、廈門市臺聯、漳州市臺聯共同主辦的海峽兩岸和平小天使活動在福建廈門、漳州等地展開,本次活動以“逐浪同行,智創未來”為主題,短短幾天內,來自兩岸的32對“和平小天使”雙向奔赴,從黑貓兩岸青年文旅基地的初次相遇,到五緣灣帆船上的同舟共濟,再到漳州古城墻下的歷史尋根,解鎖了許多有趣的體驗、收穫了無比珍貴、充滿歡笑的美好回憶。
鄭平致辭
  正如全國臺聯副會長鄭平所言,本次活動既為小天使們搭建一個輕鬆互動的平臺,也將為兩岸文化交流增添新的活力,兩岸小天使們在行走的路途中發現兩岸共同的歷史文化,在與夥伴們的互動中收穫知識與友誼,理解更深、情誼更濃,為和平與友誼的未來,播撒下更多充滿希望的種子。
  
“體驗了許多的第一次”
  “這是我第一次體驗帆船項目,真的很有趣,我在比賽的過程扮演舵手的角色,快速學會了怎麼推拉,獲得不少知識。”15日下午,小天使們來到廈門五緣灣海洋文化科普研學基地,認識帆船、學習繩結技藝,隨後,登上游艇、出海實操、分組競技。隨著汽笛響起,一艘艘帆船駛向大海,航行中還能隱約看到金門島。
體驗帆船項目
  來自臺灣南投的小天使曾同學緊握舵輪,感受著海風的推力,海風陣陣,吹散了初識的拘謹,也吹揚起同舟共濟的豪情,航行中,他與大陸小夥伴緊密合作,控制好船隻的方向和速度,最終順利繞過船隻,贏得比賽的第一名。
  “教練告訴我們,舵手、主繚手和前繚手需要緊密合作,才能控制好船隻的方向和速度,過程中我與大陸小夥伴相互鼓勵、加油打氣,最終我們齊心協力取得好成績,這種友好的氛圍,也讓略顯緊張的比賽多了些團結與溫暖。”
體驗棉花畫製作
  “你們知道嗎,棉花畫最早起源於一件被子,上世紀60年代初,福建漳州龍海地區有非常多彈棉被的老師,為了棉被銷量更好,會在棉被上附著各種圖案,後來師傅們把圖案分離出來,形成了棉花畫。”16日下午,小天使們走進漳州棉花畫的體驗課堂,了解這項非遺技藝。
  用棉花層層鋪迭、塑形,通過鑷子、剪刀、膠水等工具的輔助,一團團棉花就這樣變成一株靈動的水仙花,待作品完成,來自臺灣南投的小天使袁同學立刻拿起手機拍下這份親手製作的紀念品。
  “這是我第一次接觸棉花畫,做好後迫不及待就分享給臺灣的朋友了。”她説,這次體驗很特別,不僅了解到棉花畫的歷史,也學習了製作技藝,更感受到它的美,交流中聽到大陸同學會通過非遺研學等方式了解和傳承文化,這些形式很好,可以讓更多人近距離地接觸老手藝。
  “第一次看到機器狗表演,真的很酷炫。”16日下午,小天使們走進漳州科技館,通過直觀生動的科普體驗,近距離感受科學魅力,通過講解員介紹一件件展品背後的科研故事和創新曆程,深刻領悟祖國科技發展的強勁勢頭。
  頭髮慢慢豎起來的瞬間,像被施了魔法,“怒髮沖冠”體驗區吸引不少小天使互動參與,“以前在課本上讀過靜電原理,總覺得很抽象,今天親手試了才明白,原來電荷之間的排斥力真能讓頭髮‘站起來’,科技館把複雜的物理知識變成了可觸摸、可參與的體驗,不僅有趣,還能讓人記得更牢。”
在漳州科技館近距離感受科技成果
  
“希望更多小朋友和我一樣認同這份根”
  16日,小天使們走進漳州古城,沿途可以看到古樸斑駁的舊墻城樓,這些遺存下來的古跡不僅承載著厚重的文化底蘊,更見證著古城的歷史變遷。
走進漳州古城
  明清兩代,福建漳州的林氏族人渡海赴臺,開發臺灣的兩大林氏家族霧峰林家和板橋林家都來自漳州,他們共同的祖祠——林氏宗祠就在這裡。
  “我就是從漳州遷到臺灣的第十代後人,在大陸長大,後來去了臺灣生活,每年爸爸都會帶著我回漳州祭拜祖先。”説起自己的成長軌跡,來自臺中的林同學語氣裏滿是認真,“我一直打心底覺得,兩岸本來就是一家人,真希望臺灣的更多小朋友和我一樣認同這份根。”
  除了錯落的古跡,在古城漫步,走過臺灣路,還能發現地道的臺灣美食,這裡為何處處透著與臺灣的聯結呢?帶著好奇,小天使們走進古城記憶館尋找答案。
  據講解員介紹,1895年甲午戰爭後,許多不願被日本殖民的臺灣同胞橫渡臺灣海峽來此定居,因而這裡也被稱為“小型的臺灣社區”,如今古城裏依然保留許多來自臺灣的文化。
  “原來這片土地上,自古以來藏著這麼多兩岸間的故事,過去先輩們帶著家鄉的記憶在此紮根,把臺灣的味道融進了漳州的街巷裏,如今我也沿著先輩跨海的足跡,來到這裡生活。”父親來自臺灣、母親來自湖南的賴同學從小就在漳州定居,也在探索中漸漸發現這座城市與臺灣的淵源,“漳州與臺灣隔海相望、血脈相連,有著很深的羈絆。”
  
“其實我們有共同的文化基因”
  在閩南書院,小天使們一同觀看了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洪惠君帶來的木偶戲《大名府》,角色各異的木偶在藝人指間翻飛起舞,有了鮮活的生命力,不少小天使看得入神,拿起手機記錄精彩瞬間。
觀看漳州布袋木偶戲
  “從小在福建長大,閩南地區的布袋木偶戲于我而言顯得親切很多。從有記憶開始,村裏逢過節日會有演出,平時也會在劇院買票觀看。”輔導員陳衍霖向同組的小朋友們介紹著布袋木偶戲。
  “臺灣的霹靂布袋戲就是在漳州布袋木偶戲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慢慢形成了自己的風格。”臺灣南投的蔡同學補充道,大家發現,兩岸布袋戲不僅起源相同,且與閩南地區有著深厚的淵源,這份共同的文化基因,讓彼此心中涌起一種親切感。
  在廈門大學人類博物館,小天使們走進多個展廳了解中華文明的歷史發展,還意外看到了一批來自臺灣的文物。
參觀廈門大學
  “大家看,這尊媽祖像就是由臺灣同胞捐贈的,媽祖其實是有歷史原型的,相傳福建湄洲島有個姑娘名為默娘,為了救落水的小女孩不幸溺亡,到了北宋,福建成為重要的港口,出海的人們為了保祐自己平安歸來,將默娘的故事神化,創造了媽祖的形象,認為媽祖可以保祐海上航行順利。”
  “從湄洲島到臺灣,媽祖的信仰隨著遷徙跨越海峽,更加印證了閩臺兩岸文化一脈相承、不可分割,應該讓下一代有所了解。”本次活動的隨團領隊陳老師、同時也是兩名臺灣小天使的媽媽,此次她全程陪伴孩子們參與活動,她説,“讓這些信仰故事從小在孩子心裏紮根,等他們長大了,自然會懂‘兩岸一家親’不是一句空話,孩子們是兩岸婚姻的結晶,我總告訴他們,你們身上帶著兩邊的牽掛,更該把這些共有的文化故事講給小夥伴聽。”

“常回大陸看看,期待我們下次再見”  
  四天太短,短得來不及走遍閩南的每一處風景;四天又很長,長得足以在年輕的心裏留下難以言喻的愉悅記憶。
閉營表演
  旅途的美好瞬間,在定格的照片裏鮮活存在著。即將返程時,大陸志願者把顯影好的拍立得照片送給臺灣朋友,“留作紀念吧,期待我們再相聚”,畫面裏的笑臉被定格,在彼此的掌心和記憶裏,成了不會褪色的印記。
  旅途的溫暖情誼,在相處的細節裏氤氳而出著。“去年參加活動的場景依然歷歷在目,讓我感動和珍惜的是,這份情誼並沒有隨著活動的落幕而結束,今年我與小天使們再次相聚,播下的友誼種子,真的在生根發芽。”輔導員危紫怡分享了和小天使相處的動人細節,她説是那些共同創造的溫暖記憶融化了隔閡、拉近了距離。
  旅途的豐富意義,在活動的過程逐漸清晰。“這次終於喝到在Tiktok上刷到的蜜雪冰城奶茶。”“第一次看到這麼精彩的電影,《聊齋:蘭若寺》裏的故事情節很多是我們小學教過的,特別親切!”“課本外的大陸很繁華很美麗。”參加活動的不少臺灣小天使是“首來族”,他們分享著初次登“陸”的新發現、新體驗,來自臺灣南投的蘇同學説,嶼見閩南的漢服體驗很驚喜,把傳統文化穿在身上的感覺真的很棒,期待未來還能再來,解鎖更多奇遇。
[編輯:鄭維]

臺聯動態

地方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