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貿業務已經成為部分銀行利潤增長最迅猛的業務板塊;上海銀監局以可複製推廣為核心,推動銀監會推廣應用創新制度
上海自貿區成立將滿三年,一方面政府職能加快轉變,以簡政放權、放管結合的制度創新為核心,另一方面金融開放創新積累經驗,形成了很多可推廣、可複製的模式。
據建設銀行上海分行副行長吳益強介紹,三年來在上海自貿區新建自由貿易賬戶(FT賬戶)超5.5萬戶,FT賬戶融資超5600億元。
9月18日,上海銀監局、上海市銀行同業公會以及多家代表銀行共同組織上海自貿試驗區三週年通氣會,監管部門和相關銀行分別總結了監管改革措施和金融創新的成果。
工商銀行上海分行副行長曹琦介紹,所在行自貿業務的金融資産規模超過了行總資産規模的20%,自貿業務連續兩年成為行內利潤增長最迅猛的業務板塊。
創新監管制度
簡政放權和推進市場準入制度創新,是自貿區監管改革的核心之一。上海自貿區率先推出自貿區機構和高管準入簡化制度,也率先頒布中外資銀行業市場準入報告事項清單。上海銀監局副局長張光平表示,截至2016年7月末,已有轄內9家銀行採用事後報告制新設16家支行。
其次,上海銀監局推出了一系列制度創新,包括建立創新監管互動機制、科技金融服務機制、中資商業銀行離岸業務經營授權制度、明確非居民理財業務監管規則。
以創新監管互動機制為例,上海轄內提出通過該機制開展的業務創新試點共計40余項,已落地項目近20項,涉及跨境投融資業務等,如跨境並購、跨境同業投資、大宗商品特別結算業務。
中國銀行上海分行副行長周和華表示,在此機制下申報了多項創新産品。其中,在錦江集團“混改”和“走出去”項目上,得到上海銀監局在融資比重和股權比例上提供的更大的創新組合空間。
上海銀監局還推進事中事後監管制度創新。張光平介紹,這一制度包括建立“機構、風險、産品三維一體”監管治理架構,建立全流程銀行業消費者權益保護體系,建立信用卡“剛性扣減”機制,建立自貿區銀行業特色監測報表體系,前瞻發佈自貿區業務風險評估指導意見等。
張光平表示,監管層也致力於提升自貿區銀行業對內對外開放力度,以可複製推廣為核心,推動銀監會推廣應用創新制度。
“據我了解,大部分銀行的上海自貿區分行擔任著統籌全國多家自貿區分行的職責,上海方面也會強化自貿區引領示範效應。”張光平表示。
FT賬戶融資超5600億元
自貿區成立三年以來業務較快增長。建設銀行上海分行副行長吳益強介紹,三年來在上海自貿區新建自由貿易賬戶(FT賬戶)超5.5萬戶、FT賬戶融資超5600億。其中,建行自貿區客戶群體已達1.5萬戶。
在機構設置方面,各行加強統籌。據匯豐銀行上海分行行長吳立峰介紹,匯豐銀行在總行層面還成立了中國自貿區業務領導工作小組,來統籌協調國內多個自貿區各項業務,並推進上海自貿區經驗的複製和推廣。
多家銀行也進行不同的創新嘗試,推出各類創新産品和項目。
面對中概股私有化回歸的大潮,許多企業需要在短時間內完成跨境並購交易。上海銀行副行長黃濤介紹,曾經在一個案例中,在20多個工作日內完成最終方案的設計、完成審批和設立流程,提供了超過等值12億元人民幣的外幣並購貸款。
部分銀行也提出了非常有針對性的金融服務。浦發銀行上海自貿區分行副行長楊悅蓉介紹,針對上海自貿區擴區後形成的陸家嘴、世博、金橋、張江、保稅區等五大片區的區域經濟特徵,升級區域專屬金融服務,增加了雲監管、雲帳單、雲支付等特色資金管理服務。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