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15日就從日本寄出,到今天還沒收到!”市民施先生日前向本報反映,一個包裹離開日本後,物流追蹤資訊就再也沒有更新過。
無獨有偶,馬上要做媽媽的網友“丸子東東”告訴記者,自己去年10月份給即將出生的孩子“海淘”了日本的奶瓶,直到昨天仍舊杳無音訊。無奈之下,她給日本郵局發去了電子郵件,得到回復稱當地已于2014年10月15日發出海運包裹,早在10月27日就已送達上海港口,如此算來,她的奶瓶已被晾在“海邊”近3個月。此後,她多次登陸EMS的手機App查詢或致電上海郵政,得到的回復卻是“包裹未到中國,請聯繫寄件方”。她表示,網上和她有相似遭遇的收件人估計不少於7萬名。
海關
海運監管方式沒改變
近日有消息稱,上海口岸的數百個進口海運集裝箱在港區長期滯留,是因為上海海關對2014年10月23日之後發運至上海口岸的海運集裝箱郵件監管方式進行了調整,期間暫停辦理相關郵件清關手續所致。上海海關昨天在給予本報的回應中稱,上海海關始終按照海關總署2010年第43號公告規定對進出境郵件實施監管,近期未曾改變過海運郵件的監管模式。
記者昨天向港口方面和上海海關了解到,2014年第四季度的確有301個進口海運集裝箱曾滯留在上海口岸,目前仍滯留口岸的有287箱,主要來自日本等國家。這批集裝箱滯留是因為相關郵政企業遲遲未提貨所致,和郵件監管模式改變沒有任何關係,近期相關模式也從未發生過改變。記者查看海關放行記錄,發現2014年12月15日,上海海關已收到郵政企業對301箱滯留港區郵件的整箱放行申請,並完成了整箱放行手續。隨後,郵政企業將其中14箱郵件提出境區,剩餘287箱至今未提取。這些郵件因此無法到上海郵政國際郵件處理中心進行拆包、分揀、封發,海關等監管部門就無法駐場進行檢查,收件人也就無法收到。
為何晾著287箱海運郵件不提取?“是因為幹得多,賺得少。”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隨著海淘、跨境電商的興起,從上海口岸入境的海運郵遞包裹量不斷激增,導致地方郵政應接不暇。2014年前9個月,上海口岸國際進口包裹量為119萬件,比2013年同期增長70.7%。與此同時,進口國際郵件往往在郵政總局結算,EMS無法從中獲得較大利益,影響了其積極性。
這種情況在“雙十一”網購高峰過後就已露端倪。2014年11月19日,有近九成網購包裹還躺在貨站或處理中心,EMS的工作人員為了不讓“包裹遲發”影響自己的績效考核,會先掃描包裹條碼讓包裹對外狀態顯示為“待檢”、“海關放行”等,然後就放在一邊,甚至忘記了後續的分發,令消費者産生困擾,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海關的壓力。
上海海關表示,將高度關注郵件積壓情況,積極配合郵政企業儘快尋求解決方案,並通過加派人手、加班加點等方式支援郵政企業儘快處理積壓郵件。上海海關承諾,將在3個工作日內完成相關清關手續,前提是郵政企業及時將郵件送至海關查驗。
EMS
海運集裝箱確有積壓
由於遲遲收不到包裹,施先生委託當初郵寄包裹的朋友,在日本當地郵局進行了查詢。對方回復,包裹早在去年10月27日就通過船運,抵達了上海港口。但施先生隨後撥打上海郵政的服務熱線核實,對方卻堅持稱包裹仍未抵達中國。包裹處於“失聯”狀態,令人不安。上週五,微博上的一則傳言讓他坐不住了。傳言稱,上海郵政拖欠港區數百萬的倉儲費用,導致287個日本海運集裝箱被扣滯留,其中的包裹涉及74757名收件人,而這才是市民遲遲不能收到日本包裹的原因。
記者聯繫了負責上海地區郵件承運的上海郵政速遞物流有限公司。運營部門一位負責人承認,確有兩個多月的日本海運郵件目前滯留港口堆場,但原因並非如網上傳言所説。這位負責人稱,去年10月起,日本發往中國的海運件數量大幅增長,幾乎達到平時的一倍。其中,一部分來自於市民的“海淘”件,另一部分是因為海關加強快件的監管後,一部分郵件轉而使用海運方式郵寄。在郵件量劇增的情況下,海關認為其中可能夾雜大量商業貿易性質的郵件,提出要對海運集裝箱的監管方式進行調研和調整,隨後暫停了去年10月至11月底的海運集裝箱的清關。由於遲遲得不到海關的提取許可,這些集裝箱全部積壓在了港口堆場,並産生了800余萬元的滯港倉儲費。
上海郵政速遞物流有限公司表示,海運郵件是郵政的基礎業務,承運本無利潤。800余萬元的滯港倉儲費由哪方來支付,也成了難題。
記者從上海郵政速遞物流有限公司了解到,郵政速遞物流承諾將協調港口等部門,減免滯港倉儲費,近期將延誤的郵件處理完畢。
[責任編輯: 趙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