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是“中國漁都”。但許多人也許並不知道,一條魚從加工廠到市場再到餐桌,看似簡單的行程,卻要“遊”過生産—流通—餐飲等3個環節,分別由質監、工商和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等3個部門進行分段監管。
這一容易互相扯皮的市場監管模式,如今在舟山,由工商、質監和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整合而成的市場監督管理局全程監管。
舟山市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主任陳芬芬説,過去分散在工商、質監、衛生等部門的管理職能被整合後,一個局就可以把一個産品的生産、流通、消費全管起來,“最大的好處是以前的外部協調變成了現在的內部協同”。
舟山市領導認為,3局的整合不僅實現了對生産、流通和餐飲環節的全程統一監管,同時解決了職能交叉、管理重復、相互推諉等問題,有利於市場監管效能的有效提高。
黨政部門從45個減至33個
市場監管部門的統一,只是浙江舟山群島新區、舟山市正在推進的“大部制”改革的一個縮影。
除此之外,市委市政府漁農村工作辦公室、市農林局整合組建成市農林與漁農村委員會;市財政局、市國有資産監督管理委員會重新組建市財政局;市商務局、市糧食局組建新的市商務局;外事和僑務合併為外事與僑務辦公室(臺灣工作辦公室);組建市海洋行政執法局,與市海洋與漁業局合署辦公,等等。
據了解,機構整合後,舟山黨政工作部門從45個減至33個。其中市委工作部門從11個減至8個,政府工作部門從34個減至25個,分別減少27.3%和26.5%。
在舟山所屬四縣區中,黨委工作部門從10個減少到6個。岱山、嵊泗兩縣政府工作部門從25個減至19個,定海、普陀兩區從23個減至17個,分別精簡24%至40%。
舟山是我國首個以群島建制的地級市,是我國第4個也是唯一以海洋經濟為主體的國家級新區。在去年1月國務院批復的《浙江舟山群島新區發展規劃》中明確:“賦予舟山群島新區省級經濟社會管理許可權,設立浙江舟山群島新區管委會,建立與舟山群島新區建設發展相適應的機構精簡、職能綜合、結構合理、運作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
去年年初,以“大部制”為代表的行政體制創新工作提上日程,這也被舟山自稱為新區改革“第一仗”。
舟山市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林德偉認為,舟山的這輪機構改革在國家“大部制”改革的方向上更進了一步。
如定海區,區環境保護局與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合署辦公;區文化新聞出版局、區體育局職責整合,組建區文體新聞出版局,並與區委宣傳部合署辦公,亦為舟山市本級所未有。
據了解,舟山此次“大部制”的改革是著眼新區開發建設需求推進的一次大部門綜合管理改革。為優化部門機構設置,舟山組建新區黨工委管委會辦公室,市委辦、市府辦與其合署,實行“一套班子三塊牌子”,同時實行大市場、大城建、大海洋、大農業、大文化、大衛生等大部門制改革。
值得關注的是,舟山此次行政體制改革注重強化經濟功能區的建設,根據不同的區域功能和發展定位,設置了新城、海洋産業集聚核心區、普陀山-朱家尖、金塘、六橫5個經濟功能區,賦予經濟功能區相對獨立的人事權、財政權和開發建設決策權,各經濟功能區均設立管委會,為新區管委會的直屬機構。
[責任編輯: 楊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