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表示,自貿區內設立金融機構的門檻可能會降低
■本報記者 夏 青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掛牌已經進入倒計時,近幾日來,金融機構紛紛換牌。業內人士表示,上海自貿區離岸金融中心建設將帶來大量新的金融業務機會,吸引金融機構前往設點。9月29日上海自貿區掛牌時,上海自貿區總體細則首批將公佈55項,涉及金融方面的內容可能不少。
另據透露,監管部門醞釀對上海自貿區內的分行採取相對獨立的監管體制。
日前,中國工商銀行位於上海浦東新區的外高橋保稅區支行已悄然改稱為“上海市自由貿易區支行”。不僅如此,還有上海浦發銀行、中國農業銀行等在內的8家中資銀行申請在上海自貿區設點。此外,東亞銀行、匯豐銀行、渣打銀行等外資銀行也擬在上海自貿區設立銀行網點。
金融改革是上海自貿區改革的最大看點,也是吸引內外資金融機構的最大動力。
中信證券的相關研究報告認為,離岸金融很可能成為上海自貿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上海的離岸業務處於起步階段,金融機構和産品相對較少,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表示,比較目前國際上其他自由貿易區(如香港)的建設,中國在金融領域的差距可能是最大的,而金融方面的滯後會給上海自貿區的發展帶來直接影響。上海自貿區內金融改革有助於克服自貿區建設過程中的金融短板,也有助於為全國金融改革和人民幣國際化積累經驗。而從長期看,上海自貿區有可能會建設成為中國境內的一個離岸金融中心。
據悉,目前流傳的上海自貿區金融領域的改革包括九個方面:一是在區內實現金融市場利率市場化,金融機構資産方價格實行市場化定價;二是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可以先行先試;三是允許設立外資銀行以及民資與外資合辦中外合資銀行;三是允許設立有限牌照銀行;四是允許設立外商投資資信調查公司;五是允許部分中資銀行從事離岸業務;六是鼓勵融資租賃業務,給予稅收支援;七是逐步允許境外企業參與商品期貨交易,建議允許融資租賃公司兼營與主營業務有關的商業保理業務;八是允許境外期貨交易所指定或設立商品期貨的交割倉庫;九是從事境外股權投資的項目公司,參照技術先進性服務業減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
朱海斌表示,近期來看,上海自貿區的金融改革可能會在以下三方面進行。一是在自貿區內設立金融機構(如外資銀行、中外合資銀行、融資租賃公司)的門檻可能降低。二是自貿區內部分離岸金融業務可能會放開,這可能會先從深化人民幣貿易結算和鼓勵跨國公司建立區域中心開始,在逐步放開到人民幣可兌換、跨境投資等。但是離岸金融業務一步徹底放開的可能性很小。此外,利率市場化方面,市場期待的利率完全放開很可能在短期內不會成為現實。三是在自貿區內和境內之間有可能會開通若干渠道允許資本某種程度的流動,如同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下的RQFII安排,但是其規模會受到很大的限制。
[責任編輯: 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