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現場 李晨韻 攝
中新網杭州5月27日電 題:浙商對話國際投資大佬 摩拳擦掌瞄準海外市場
記者 趙曄嬌 實習生 王譯萱
2013年,是浙商踐行“走出去”戰略的18個年頭。越來越多的浙商將目光瞄準海外市場,力求拓展業務,實現企業的做強做大。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浙商積極實踐“走出去”。由中國新聞社浙江分社、杭州編年智投資諮詢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華爾街傳奇》國際高端系列高端論壇,為浙商提供與國際金融界的對話平臺。多位來自世界金融中心美國華爾街的一線投資家分享他們的國際投資實戰經驗,同時與800多餘浙商進行一場頭腦風暴。
論壇主持人、經緯光集團創始合夥人麥克·馬克思在華已有15年,他見證了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
“1999年,我剛來中國時,中國的GDP在全世界排名較為靠後。”麥克·馬克思笑談,當時決定來中國時,很多朋友笑話他愚蠢,經濟危機下,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毫無發展前景。
然而,十幾年間,中國的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麥克·馬克思在論壇中表示,2010年中國的GDP已趕超日本,成為了全球第二大經濟國家。他還預言,到2020年時,中國的經濟水準可能會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經濟第一大國家。
“在矽谷和華爾街,很多人問我,中國投資商何時過來?”麥克·馬克思表示,如今,海外的投資商愈加期盼中國的投資商進入美國市場。
浙江的GDP總量位於中國的第一方陣,改革開放以來的財富積累讓浙商有走出去的底氣。
浙江省政府副秘書長、省金融辦主任丁敏哲在論壇中表示,浙江去年每人平均GDP突破1萬美金,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在全國位居第四,農村居民收入全國位居第一,達到了將近15000元的收入,各項指標在全國名列前茅。
與此同時,浙江省金融總量增長較快。丁敏哲表示,上市公司總量在全國位居第二,同期浙江境內外上市公司已有304家,累計通過證券市場募集資金接近3000億元。另外,浙江證券和期貨經營機構累計代理交易額分別佔全國的10%和12%。
王先生是浙江臺州市某船舶企業的負責人,當天專門從趕到杭州參加《華爾街傳奇》國際高端系列論壇。他告訴記者,當前國內外海運、船舶市場都很低迷,希望能借此論壇的機會了解未來5到10年國際金融、經濟發展的大趨勢,以便提高自身競爭力。
“中國的企業還需要拜師,走出國門學習他們的投資理念和管理方式。”上海聖鯨新能源工程有限公司浙江片區總經理陳科敏説,民企應該走出去,與海外企業相互學習、相互交融。
他表示,在改革開放初期,企業家出國創業拼的是膽量和勇氣,而如今的國際市場十分複雜,競爭激烈,民企必須加強在管理、研發等方面的創新,贏得自身的優勢。
企業“走出去”最怕“水土不服”,如何融入當地、降低投資風險,是擺在眾多企業面前的難題。
在本次論壇上,浙商的擔心和疑惑有了一一的解答。
演講嘉賓、全球十大公關公司——安可顧問APCO Worldwide大中華區主席兼副董事長季瑞達認為,中國在美國市場上的最大挑戰就是文化差異,美國在華企業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
季瑞達建議,中國企業投資海外,首先要了解當地政治和監管環境,與當地政府進行有效的溝通接洽。同時要和當地的利益相關方進行合作,例如社區、媒體等。
與此同時,季瑞達也表示,許多企業會考慮美國對華企業有所歧視和美國的整體環境,以及美國交易委員會對外來企業的評估。“其實,美國非常歡迎中國的投資人、投資機構前來投資,在外的投資機構無需為此擔憂。”
林恩資本創始人大衛·林恩(DavidJ.Lynn)博士也有著相同的想法,他認為,如今,美國的各個行業都已開始健康的回歸。“就機會而言,美國的資本化率越來越低,對中國的投資商而言,不失為好的機會。”
對於浙商走出去,浙江大學經濟學院國際經濟學系教授黃先海表示認可。
“現在契機更好,我們自己成熟了,自己有條件和能力。”黃先海表示,隨著中國國際經濟實力的增強,企業及企業家水準的提高,中國民企的地位正在逐步提高。
浙江省浙商研究會執行會長楊軼清多年來一直研究浙江民企的發展。他表示,以前是賣方市場,雖然資金少,資金弱,但是競爭不激烈,生産什麼就能銷售,而現在民企面對的是買方市場,國內外競爭都十分激烈,民企發展受到壓力較大。
不過他認為,雖然市場環境、客觀環境都發生了變化,但民企吃苦耐勞、勤奮敬業、不怕風險的精神沒有淡化,“不管環境怎麼變,精神要永遠保持。”
中國民營經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國家政策的不允許到允許,再到鼓勵和支援,軟環境越來越樂觀。“走出去”已逐漸成為了浙商的共識。(完)
標簽:中國美國浙江麥克·馬克思民企
[責任編輯: 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