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住北京東城區沙灘北街的住戶常先生向記者反映,自己聯繫多家寬頻公司均回應無法安裝,只能選擇物業推薦的一家公司,而且價格比旁邊的小區高出千元左右。
常先生的無奈並非個案。當前,寬頻壟斷已經成為很多小區的“頑疾”,全國各地都存在寬頻運營商“一家獨佔”小區的現象,由於監管難度大,二三線城市的寬頻壟斷更為嚴重。上周,中國聯通兩家地方分公司因實施壟斷行為被處罰,再次將寬頻壟斷話題提到公眾面前。
據業內人士介紹,儘管各種通知和要求不斷下達,小區裏寬頻壟斷的現象還是屢禁不止。小區寬頻壟斷之所以普遍,主要原因在於小區物業公司或開發商與寬頻運營商簽訂排他協議。
“這個問題由來已久,在這種亂象背後,更多的是利益問題,企業都想將對手擠出去,會想辦法聯手開發商、物業公司,造成很多小區出現只能選擇一家公司的現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訊中心研究處處長李廣乾介紹説,對於這個問題,國家層面也做了很多工作,有關部門多年前就發了相關通知和規範政策。
早在2013年3月份,住建部、工信部聯合發佈的《關於貫徹落實光纖到戶國家標準的通知》中就明確規定,新建住宅區和住宅建築涉及的通信管道、樓內光纖等通信配套設施,應滿足多家電信運營企業共用的需要,保障用戶自由選擇的權利。
政策有了明確規範,但要具體落實下去,還有不少難點。由於違法成本低,有關部門監管、懲處落實不到位,導致用戶的合理訴求得不到滿足,甚至維權無門。
同時,在局部市場壟斷的情況下,網速就很難得到保障。工信部副部長陳肇雄介紹,接入網,也就是實現城域網到用戶連接的網路普遍存在網路品質低下問題,光纖改造滯後,一些老舊小區用的仍然是“銅纜”,因為“銅纜”的速度比光纖慢得多,所以用戶使用網路的時候,儘管骨幹網、城域網速度很快,但因“最後一公里”的擁堵,感受到的速度還是比較慢。
“雖然有些小區完成了光纖改造,但是由於只有一家企業提供寬頻服務,造成了某種程度上的壟斷,所以價格相對比較高。”陳肇雄稱。
在李廣乾看來,要打破寬頻壟斷有幾條路線。比如,小區規劃階段就可以按照文件要求,至少通進三家以上網路,由業主選擇;建築階段加強監督,在商品房上市出售階段,把這條件要求加上去,有這一條件才能銷售;二手房買賣時也可以把這條件加進去,讓業主對小區施加壓力。
“制度有了,方法有了,也不存在技術問題,沒有很高的投資壓力,主幹網都不成問題,只是‘最後一公里’的問題,也就主要是市場不規範競爭需要規範的問題。要解決,關鍵在落實。”李廣乾表示,要採取措施讓各方展開公平競爭,也要加強對物業公司的管理,保障業主利益。寬頻建設是一個綜合因素,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表現,下一步,隨著不斷加強管理,城市建設、居民維權意識的各個方面集中促進,解決起來應該不是太大問題。
[責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