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通訊  > 正文

手機市場半年報 國産份額超七成

2014-07-31 13:57 來源:南方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本週二,小米手機4正式開賣,僅用了37秒就全部售罄,如此一機難求的行情也從側面反映出了如今國內市場的國産手機的火爆。據日前工信部電信研究發佈的《2014年6月國內手機市場運作分析報告》披露,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國手機市場累積出貨量為2.20億部,其中國産品牌手機的出貨量則達到了1.68億部,佔到了總出貨量的76.1%,相比2013年的72%的份額再度有所提升,在上半年上市的總共1216款新機型中,國産品牌更是以93.3%的份額佔據了絕對領先優勢,似乎,國産手機一統天下的好日子就要來臨了。

  6月國産手機份額再創新高

  據工信部的有關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國內手機市場上國産品牌的出貨量高達72%,和2010年的16%相比,可謂是差天共地,徹底翻身。“之所以有這樣的好成績,一方面得益於智慧手機市場進入快速發展期後在入門級的千元機市場機會被國産廠商成功把握,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運營商定制渠道的份額向國産品牌一定程度上的傾斜。”戰國策首席分析師楊群向本報記者表示。

  進入2014年後,國産手機廠商這種高歌猛進的勢頭仍然在延續,工信部電信研究院的《2014年6月國內手機市場運作分析報告》顯示,僅今年6月份,國産品牌手機出貨量就達到3426.5萬部,佔到了當月手機總出貨量的80.7%,創下了新的份額紀錄。與之相匹配的是則是國産手機的品牌關注度的快速提升,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國內市場的國産品牌關注度已經由2011年的14.5%大幅提升到2013年的40.8%,其中中華酷聯、小步金魅等知名品牌的百度指數更是居高不下。

  以小米為例,其今年上半年就銷售手機2611萬台,增長271%,含稅銷售額330億元,增長149%。而近期華為消費者BG公佈的2014年上半年終端發貨數據也顯示,其半年內成功發貨了智慧手機3427萬台,同比增長62%。另一家國産手機廠商中興也在全球範圍內已出貨超過2800萬台智慧手機,數據堪稱喜人。而值得注意的是,中興、華為的手機出貨量中很大一部分是在海外完成,再加上酷派、聯想等老牌手機廠商在海外市場的發展提速,國産品牌不僅在國內市場的“統治”地位日漸穩固,在全球市場的品牌影響力和份額也與日俱增。據全球市場研究機構集邦(TrendForce)統計數據顯示,僅第一季度,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2.67億部,中國內地品牌增速驚人,聯想、華為、小米、酷派、中興等品牌共計佔據6個席位,合計市場佔有率超過25%。

  4G發展將讓國産機更上層樓

  然而這還只是一個開始,隨著國內4G商用的不斷升溫,對於國産手機廠商來説,新的機會已經到來。根據工信部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4G手機出貨量達到了4039.4萬部,發展速度之快已經有點超出了預期。但根據《2013-2017年全球智慧手機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機會分析報告》的預計,2014年第四季度到2015年才會是中國4G手機市場機會的真正爆發期。“預計從四季度開始,市場上在售的主流機型都將會支援4G,這倒不是説所用的用戶也都會用4G,但是無論是運營商的定制策略,還是終端廠商本身的産品線更新,都會推動市場上的主流手機從3G向4G轉換。”楊群表示。根據市場調研公司IHS的預計,2014年,國內4G智慧手機的出貨量有望達到7240萬部的大關。“這裡面國産手機廠商肯定還是會佔到大頭,因為目前在千元級的4G手機方面國産品牌表現得更加積極主動,相比之下國際品牌廠商的産品線調整速度則要慢上了不少,價格下調的速度也跟不上。”

  不過楊群同時也指出,即使市場份額創下了新的紀錄,而且在4G千元機的市場上國産品牌也表現的更加活躍,但在盈利能力上,國産廠商仍然和國際品牌,尤其是三星、蘋果等廠商有著較大差距。“在3000元以上的高價位手機市場,國産品牌的份額仍然十分的低,而在1000-2000元和1000元以下的市場,國産廠商之間的惡性價格戰的局面也一直在延續,這都將對廠商的盈利能力提出重大挑戰。”楊群表示,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國産手機還存在增量不增收的尷尬情況,因此未來幾年發力品牌高端化仍然是國産廠商的重要任務。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