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由於A股市場IPO久未開閘,海外上市潮遲遲未掀波瀾,中國VC/PE市場可謂低迷。無論資金募集、投資還是退出,都處於底部調整之中。然而,投資界裏被稱為“異類”的澳銀資本(中國)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澳銀資本),繼2012年全年投資額度較2011年逆勢增加近三倍後,2013年依舊保持迅猛擴張勢頭。據了解,以3億多美元、過10億元人民幣的旗下基金總規模,澳銀資本近5年的年化收益率超過40%,近10年年化收益率近30%。這樣的業績,在投資界算得上較好水準。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近日專訪了澳銀資本執行總裁、創始合夥人熊鋼,探尋澳銀資本的投資邏輯。
NBD:在科技投資領域,澳銀資本所投的項目成功率以及增值倍數均很高,澳銀的投資策略是怎樣的?能否舉例説明?
熊鋼:科技創新是産業發展最重要的引擎,我們的投資方向,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前沿科技研究開發;二、現有技術的應用與擴張;三、科技應用模式創新。
比如去年我們投資了一個基因生命工程領域的公司。此前,很多中資和外資VC都接觸過此公司,皆沒有下手投資,但是我們做出最終投資決定並沒有花太多時間,在內部,投決委員會走的不是普通項目的投資流程,而是快速通道。我們認為像這種前沿技術的投資,不能按照常規方式走流程,導致延誤項目進展,而是靠判斷,甚至可以説是個人直覺。
生命科學技術是我們一直重點關注的領域。為了降低風險,在這個項目上我們探索了一種新的投資模式,即讓風險資本聯合國家資本合力投資。這種模式下,風險資本可以提高投資組織效能、提高風險管控能力,國家資本可以進一步提高該公司的硬實力,二者優勢互補,提高資金效能。
因為項目發展態勢良好,我們判斷退出渠道也會順暢,就算項目進展沒有按照預期快速發展,因其出色的技術研究水準和卓越的團隊,可以通過並購實現退出,為我們的出資人保障權益。
NBD:弱市之下,價值投資如何操作?
熊鋼:價值投資主要包括四個要點:發現價值、價格判斷、價值的干預與提升和價值的實現。這四個過程都不能太弱,要比較均衡。
NBD:您對TMT領域怎麼看?未來趨勢會怎樣?
熊鋼:我們所關注的TMT行業算是一個廣義TMT範疇。TMT領域的投資一直非常活躍。對於我們來説,最關注該領域需求推動型的細分領域。在這個需求推動型的細分領域,撬動這個需求一般有且只有兩個路徑:新的模式和新的技術手段。如果既有新技術,又有新模式,屬於最佳;其次是更關注新模式,最後是新技術。
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説,今年要增強內需拉動經濟的主引擎作用,且把消費作為擴大內需的主要著力點。
我們選擇TMT內的創業公司時,重點關注領域就是跟消費升級有關聯的細分行業,比如旅遊。目前在旅遊鏈條上的行程安排、當地旅遊的一些活動安排等內容環節,還存在大量機會。如果有好的技術或模式來滿足其中的市場需求,我們肯定會關注。
NBD:您對TMT企業進行項目投資時,挑選標準是什麼?
熊鋼:第一,目標公司的技術和模式的爆發力和可持續能力;第二是目標公司的現金流平衡能力,即需要投入多少錢、多少時間才能達到現金流的平衡?如果目標公司需要兩年才能達到平衡,我們就會給目標公司兩年的“燒錢”時間,這方面必須明確下來,以便對創業者及投資者皆有一個很明確的指向。
我們不會關注一直在路上的企業,比如優酷的管理層給華爾街講故事説,雖然他們時下沒有盈利,但他們一直在往盈利的路上奔去。如果碰到這樣的故事,我們不會投資。
比如,我們前幾年投了一家國內的手機導航企業。投資時國內的3G剛剛啟動,而參照美國的3G發展路徑,3G的第一批應用就是定位服務,因此當時作出了投資決定。不過去年我們已退出了,原因在於,當時我們投資時,已與創業者明確了兩年“燒錢”的時間,且準備了兩輪資金供它“燒錢”。到去年,該公司仍未實現當時的約定,因此我們果斷退出。
此外,在TMT的一些熱點投資領域,比如網際網路領域,創業者對自己企業的估值容易不切實際地漫天要價。對於這種現象,我們建議創業者要冷靜,不要把估值定得過高,也不要一下子融過多的錢。在融資中,錢越多,意味著創業者的壓力越大。最好切合實際先融一部分資,以解決發展瓶頸問題。把事情做起來,也就是邊讓項目成長邊考慮後續輪次的融資問題,一方面避免未及時融資導致錯失良機,另一方面也避免融資過大導致資本增值壓力過大的問題。
NBD:在TMT的投資領域,普遍對馬化騰、馬雲的評價極高,但我注意到,就投資而言,你卻對“雙馬”不太感冒,背後是怎樣的投資邏輯?
熊鋼:每個投資機構的投資風格和目標都不一樣,澳銀資本追求穩健和可持續的較高回報。從投資角度來説,寧要穩健和可持續,不追求小概率。而在TMT投資領域,超高回報其實也是一種意外。比如,騰訊和阿里巴巴,對於投資者來説,這兩家公司確實出現了超高回報,但都是“意外”。
就我個人而言,如果時間回到10年前,我既不會投資阿里巴巴,也不會投資騰訊。具體來説,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當時上面假貨很多,這和我們的投資要求不符。
對於騰訊,回到2000年前後,當時也看不懂其盈利模式,包括馬化騰自己,所以當時馬化騰不是開價100萬想賣掉QQ,還賣不出去呢?
當然現在來看,阿里巴巴與騰訊這兩家企業都是行業巨人,但確實是小概率事件。在投資界,投資人當然都想要追求這種超高回報率,但就澳銀資本而言,我們不會盲目為了追求高回報而冒高風險。
其實風險投資歸根結底是投資于企業,既然是對企業的投資,應該遵循價值投資的理念。價值投資講求本金安全,必然要求風險可控,對於投資項目的風險把控,也是澳銀資本一直強調風險投資機構對目標企業的干預力所在。
NBD:作為投資人,你認為中國創業者群體需要注意些什麼,投資人與創業者之間如何處理創投關係?
熊鋼:不管是創業者還是投資者,我認為都應該更強調商業精神,具體來講包括財富精神、契約精神、冒險精神、倫理精神等。
澳銀資本在投資選擇時,將團隊的考察擺在重中之重。一個項目的技術、模式、財務狀況再好看,只要創業團隊可能有問題,尤其是誠信問題,我們是絕不會妥協的。投資的本質是先投人,後投事。
對於這一點,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個與教育相關的項目。這個項目的創業團隊成員都很年輕,都畢業于一流院校,思維開闊,年少氣盛。創始人的個人特點非常突出,但是他根本聽不進別人的意見,非常自我。我們接觸後判斷,從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角度來説,整個團隊這種自我的性格難以支撐企業做強做大。因此在走公司內部的投決流程時,投決委員會的各位都不同意,認為團隊將來易出問題。
投資者和創業家之間的關係應該是領航員和船長。經驗豐富的投資人看過大量的企業成敗故事,較能提前預見企業在經營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但是不應該干擾企業正常運作,畢竟創業者本身最了解企業情況。投資人對創業者,更多是可管但不控。(記者 張業軍)
[責任編輯: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