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表示,為了給臺灣經濟解悶,當局要先衝內需 再拼出口。圖片來源:臺灣《經濟日報》
台灣網5月9日消息 據臺灣《經濟日報》報道,臺灣第1季經濟成長率不如預期,4月進出口也不理想,呈現“悶經濟”狀況,馬英九昨(8)日表示,當局要盡可能促進消費、擴大內需,接下來就是分散出口市場、增加出口。
馬英九昨天接受廣播電臺專訪,主持人問及臺灣經濟表現無法讓民眾滿意,當局有無對策?馬英九答説,第1季經濟成長1.54%,跟原來預估3.26%確實下降很多,可是跟其他地區相比,南韓第1季經濟成長是1.5%、新加坡是0.6%,香港數據還沒看到,以四小龍來講,臺灣目前跟韓、新比還是最好的。
他表示,也許有人會説怎麼都跟爛的比,問題是大家都碰到這個情況,臺灣經濟成長70%靠出口,新加坡則是超過70%,甚至到100%,“小而淺”的經濟會有這樣的影響。
馬英九説,臺灣出口沒有到達一個水準時,經濟就會呈現緩慢成長或衰退,這是臺灣經濟情況使然。政府現在要趕快促進消費、擴大內需,接下來就是分散出口市場、增加出口。
他指出,臺灣出口東南亞不錯,但出口歐洲就很差,而且4月受歐洲衰退影響非常大。當局都在努力,可是碰到外在情況不理想時,受到的影響可能比別的地區要來得大。
主持人詢問日本有“安倍經濟學”,讓貨幣貶值,結果民調支援度升高,臺灣有沒有“馬英九經濟學”?
馬英九響應説,每個地區情況不一樣,臺灣對物價非常敏感,例如電價上漲會帶動物價成長,像去年6月臺灣電價調漲,外界把當局罵到臭頭,因為大家對物價敏感度非常高。日本跟臺灣最大不同,是十幾年來日本物價有時是負成長,日本可以跟臺灣不一樣,甚至他們還希望物價上漲。
日本以貨幣貶值方式救出口,馬英九説,貶值是可以增加出口,但進口物價會上漲,他經常跟“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交換意見,貨幣政策總是有利有弊,看什麼時機採取什麼政策,匯率大起大落都不好,不是貶值最好,也不是要貶值就貶值,還要考慮其他很多因素。(台灣網 王文英)
[責任編輯: 王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