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幾條關於臺灣人才的新聞廣受關注。先是大陸電信巨頭華為赴臺,開出五倍高薪挖臺灣産業人才;再有就是大陸電子商務龍頭阿里巴巴21日起赴臺高校巡迴徵才,承諾“只要有能力,一定拿出高薪來聘請”;接著,大陸最大的低成本航空公司春秋航空前往臺灣招募空乘,看中的是“熱情和親和力”。
也有“不和諧”的聲音。上週末,“2014大學生赴大陸臺商企業研習成果發表會”在臺北舉行。會上,臺北經營管理研究院院長陳明璋表示,臺(灣)幹(部)目前在大陸臺資企業工作,與(大)陸幹(部)相比已沒有所謂“能力優勢”,就只剩下“忠誠度”了。
導報記者在採訪中獲悉,近年來,不少臺資企業主在選擇臺幹問題上已趨於理性,雖然每年都會留一定的名額補充臺灣新鮮血液,但陸幹在臺企中所佔比例也呈現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臺企本土化,在地人才更有優勢
已經是第八次舉辦的臺生赴大陸臺企實習,今年有158名學生參加,分赴上海、深圳、廈門、昆山、東莞等臺商集聚地的臺企實習45天。在此過程中,陳明璋發現,臺企中的臺乾沒有多少競爭優勢。因為陸幹成長得很快,尤其在企業本土化過程中,在地人才反而更有優勢。
無獨有偶,一位從事電子狗生産製造生意的臺商告訴導報記者,2004年從臺灣到廈門發展,他帶了一批技術研發人員過來,而現在,公司裏的臺灣幹部幾乎沒有了,連他自己的特助也是大陸人。究其原因,主要是大陸人才學習能力很強,不管是技術崗位還是管理崗位,此外,還對本地市場情況更了解。綜合權衡,他更傾向於選擇大陸人才。
聘用臺幹,主要看中創意性思維
不過,隨著大陸人力成本的不斷提高,臺灣人才又開始獲得臺企青睞。據廈門市臺商協會副會長李志功介紹,他身邊就有一些臺企又回到大量聘用臺幹的年代,原因是“覺得很好用,臺灣人才在創意性思維上比大陸人才強”。
對此,臺企廈門陸寶陶瓷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呂建誼表示認同。他告訴導報記者,這幾年來,他們公司每年都會招聘2到3位臺幹。在他看來,臺幹在臺灣成長、接受教育,從日常生活和媒體資訊獲得的資訊,使得他們普遍對國際品牌認識得廣,更具有國際化思維,這對陸寶這樣一個打造新品牌的企業來説,尤為關鍵。
此外,不止一位臺商對導報記者表示過,臺幹相對比陸幹來得忠誠,用呂建誼的話形容叫“念舊”。東莞證券廈門營業部臺籍首席投資顧問楊博光也認為,“以臺灣人才的敬業程度,企業會比較喜歡。臺灣人才忠誠性也高,會真正為企業利益著想,這與臺企思維是比較吻合的”。(海峽導報記者 陳成沛 文/圖)
[責任編輯: 宿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