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今日推薦  > 正文

中國聚焦:中國基層探索大數據治理

2015-11-27 08: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新華網北京11月26日電 大數據已經成為當今中國最流行的概念之一。大數據幫助商家更有針對性地鎖定客戶,幫助管理部門了解城市擁堵狀況。甚至一個地方檢察院的機構改革,也是根據大數據分析結果實施的。

  提出檢察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是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數據統籌局。這個局2014年5月才成立,這裡就像是政府的郵電局和數據中心,40名軟體工程師、網路工程師和架構師們管理著157個系統中政府和社會的各種數據,並琢磨著怎麼加以利用。

  據該局副局長林莉介紹,市檢察院領導去年找到數據統籌局,希望他們提出解決方案,將檢察院的16個部門縮編為10個。

  於是,數據統籌局根據檢察院的各種數據建模進行分析,還讓檢察院16個部門畫了業務流程圖,包括他們打交道的人和機構以及每個步驟需要的材料數據。如果兩個部門的流程圖交集很多,需要的和産生的數據趨同,那麼這兩個部門就應該被合併。

  這個檢察院的機構改革,最終採納了數據統籌局的解決方案,並成功實現。這個過程,有別於典型的機關行事方式,更像一個諮詢公司為一家企業提供的服務。

  “這種方法能夠更加科學地進行決策,而避免以往僅憑經驗進行決策的現象。”林莉説。現在,他們又在琢磨著如何在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後,優化工商流程。

  在資訊時代,數據隨時隨地都在産生。當政府、企業和個人的數據大量聚集後,就能形成可以利用的寶貴資源。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錢學森實驗室高級研究員、智慧城市專家劉品源認為,網際網路是基礎設施,大數據是國家戰略資源,也是消費品,最終將實現智慧城市,這也是提高國家治理水準一個有效途徑。

  “以後人們僅靠指紋和身份證號,所有資訊都可以在家裏上網查詢,包括健康狀態、醫療、住房和稅務資訊等,也能在網上辦理各種事項,將極大提高政府的效率。”劉品源説。

  用大數據理念將數據統籌起來,也有助於政府職能轉變和管理能力的提升,以及像南海區數據統籌局為檢察院設計改革方案那樣,助推政府機構改革。

  對於政府來説,大數據統籌不僅可以提高效率,還能實現社會管理的精細化和網格化。例如在南海區,數據統籌局建立了人口庫。通過建設人口庫,整合分散在全區多個部門(包括社保、公安、計生等)的人口資訊,對人口數據進行科學統計分析,提升人口管理水準,使民生服務工作更加精細、人性和主動。

  據介紹,經過採集和整理,南海區數據統籌局所掌握的政務結構化數據資産已超過100T,大約相當於5000多部藍光電影的數據量。

  南海區數據統籌局是利用大數據探索政府管理創新的一個典型案例。在中國其他地方和部門,也逐漸開始利用大數據這一新技術和理念進行管理創新。

  中國西南的貴州省,正以工業、交通、旅遊和環保等7個部門為試點開展數據集聚和應用。例如在食品安全方面,貴州的“食安測”平臺已集聚9個省區食品相關數據,實現食品溯源和全程數據監控,能及時發現苗頭性食品安全問題。

  2014年初,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與百度簽署合作協議,開展流感相關工作研究。中國疾控中心向百度提供流感個案數據和全國流感哨點監測數據,百度利用海量數據,綜合考慮天氣變化、人群屬性、人口遷徙和地域臨接等因素對流感進行預測。

  在首都北京,北京移動向旅遊部門提供大數據服務,收集和分析外地進京遊客的數據,包括來自來自哪,最愛去的景點是哪些等資訊,能分析出不同區域遊客選擇來京的交通方式差異和到京後的遊覽路線,從而為旅遊部門的管理決策提供支撐。

  2015年6月1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考察了貴陽市大數據應用展示中心。他説,我國大數據採集和應用剛剛起步,要加強研究、加大投入,力爭走在世界前列。

  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制定了未來五年“十三五”規劃建議,明確提出,“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推進數據資源開放共用。”

  “工業4.0加上大數據治理,肯定會使中國發生更大的變化。大數據+智慧城市+網際網路,將會是中國創新驅動發展的助推器。”劉品源説。(參與采寫:任珂、葉前、熊湘怡、高潔)

[責任編輯: 吳曉寒]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