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印度方面透露,莫迪將首先訪問西安,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展開非正式會晤,就敏感問題進行溝通。印度駐華大使康特表示,去年習主席訪印時將首站定在了莫迪總理的故鄉古吉拉特邦,這次莫迪總理來華也將首先訪問習主席的故鄉陜西,兩國領導人互訪對方故鄉,顯示出中印兩國將攜手構建更加緊密的發展夥伴關係。中國駐印度大使樂玉成向媒體透露,中印企業之間的一系列務實合作項目正在商談中,如果莫迪訪華期間能夠落地,初步估計不會少於100億美元。
本報記者鄭青亭北京報道
印度總理莫迪將於13日開始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這也是他就任總理後首次訪華。莫迪在印度外交部發佈的一份聲明中表示,期待通過此次訪問加深兩國在多個領域的經濟合作。中國駐印度大使樂玉成向媒體透露,中印企業之間的一系列務實合作項目正在商談中,如果莫迪訪華期間能夠落地,初步估計不會少於100億美元。
據印度方面透露,莫迪將首先訪問西安,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展開非正式會晤,就敏感問題進行溝通。印度駐華大使康特表示,去年習主席訪印時將首站定在了莫迪總理的故鄉古吉拉特邦,這次莫迪總理來華也將首先訪問習主席的故鄉陜西,兩國領導人互訪對方故鄉,顯示出中印兩國將攜手構建更加緊密的發展夥伴關係。據悉,兩人還將一起登上紀念玄奘西行的大雁塔,以此凸顯中印悠久的民間友好交往歷史。
隨後,莫迪將訪問北京和上海,與中國領導人進行正式會晤,出席文化交流和經貿投資活動,在中國高校發表演講,推介瑜伽運動和印度旅遊資源。“我們期望這將成為一次成果豐碩的歷史性訪問。我們相信,在莫迪總理與中國領導人會談期間,將形成新的合作綱要;此外,兩國還將就一些問題達成共識。兩國領導人都意識到,由於中印兩國地域廣闊,僅僅是加強兩個首都——新德里及北京之間的聯繫遠遠不夠。因此中印兩國還將加強邦與省、市與市之間的合作交流。”康特透露,兩國有望達成十幾項具體合作項目,將簽署至少20項經貿合作協議。
拓展對華汽車、醫藥和IT出口
鉅額貿易逆差無疑是莫迪此次訪華最希望解決的問題。本月初,就在莫迪宣佈訪華之際,印度工業聯合會發佈了最新統計數字,在2014年4月至2015年2月期間,印度對華貿易逆差為440億美元,進口達到557.7億美元,增長了18.18%;出口只有110.1億美元,下降了18.88%。《印度對外貿易政策2015-2020》預計,如果這一趨勢繼續發展,印度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將超過800億美元,貿易逆差擴大到600億美元。
“當前的赤字規模讓人擔憂。莫迪總理訪華時將與中方討論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印度商務部長Rajeev Kher表示,印度將提出向中國增加汽車、醫藥和IT等産品的出口。
近幾年,中印貿易發展停滯。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兩國貿易總額在2011年達到峰值739億美元,此後連續兩年下跌,直到去年才略有改善,接近700億美元。這與時任總理溫家寶2010年提出的2015年雙邊貿易額達到1000億美元的目標還有很大的距離。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南亞研究所副所長李莉指出,造成中印經貿關係停滯和不平衡的根本原因在於兩國産業結構互補性不強。
據印度工業聯合會統計,在2012年1月之前,印度向中國出口最多的産品是鐵礦,2011年至2012年達42億美元,佔從中國進口總額的近25%。“近年來,印度禁止對華出口鐵礦石,造成對華出口銳減。除此之外,印度能給中國的東西實在不多。印度的原棉不錯,但面臨中國新疆原棉的競爭,仿製藥在國際市場上很有優勢,但這又是我們希望趕超的。”商務部研究院亞非研究所副研究員王蕊指出。
在2011年至2012年,印度從中國的進口占總額的13.6%,而對華出口僅為3.9%。從中國進口最多的是手機,達86億美元,佔15.4%,第二是電腦硬體産品,近40億美元,佔7.1%,之後是化肥、鋼鐵、乳品和有機化工的機械産品。另外,印度對中國的日用産品也有強烈的依賴。“印度三分之一的人口還在貧困線以下,消費能力不強。中國義烏和廣東出口的小商品在那裏太有價格優勢了。老百姓穿的紗麗、放風箏用的線、過節用的綵燈和鞭炮,都需要從中國進口。”李莉説。
中資出海掘金“印度製造”
2014年的8月5日,莫迪在印度獨立日上喊出了“印度製造”(Make in India)的口號,號召印度人民將印度建設成為世界製造業中心。一個多月後,莫迪在出訪美國前夕啟動了“印度製造”計劃,希望借此將製造業在經濟中的比重從目前的15%提升至25%,並在每年創造1200萬個就業崗位。為實現這一目標,印度工業聯合會認為,要大力鼓勵中國加工製造業企業在印度設立生産基地,加強古吉拉特邦和馬哈拉施特拉邦的兩個工業園建設,提供稅收激勵、電力供應、土地和基礎設施。
“説句實話,印度這個市場是我們中國所有製造業企業都惦記的,特別是家電製造業,但你會發現實際上走出去的很少,最多的還是通過貿易實現這個市場。”榮事達電子電器集團董事長潘保春説。當前,只有華為、中興、阿里巴巴、聯想等中國企業進入印度市場。
據印度國家資訊中心統計,在2000年至2014年間,中國對印度的直接投資額大約為4億美元,位於對印投資的第31位,遠遠落後於英國220億美元、日本170億美元、荷蘭130億美元、西班牙19億美元的累計投資額。
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副教授林民旺曾在中國駐印度使館工作多年。他在印度調研中發現,中國企業在印度遇到很多阻礙,基本很難賺到錢。“賣手機的企業會遇到技術審查、安全審查的問題,做工程的企業會遇到最後一筆工程款收不回來的事情,而且印度給中國的勞務簽證時間非常短,只有三個月,近期也沒有改進的可能。”
不過,盤古智庫學術委員、北京大學南亞研究中心主任助理王旭認為,莫迪上臺之後積極實施改革政策,投資環境已經出現改革跡象。“我去年5月、今年3月先後兩次去印度,能夠明顯感到印度發生的變化。以前空空蕩蕩的德里機場多了好多免稅店,還打著大量廣告,這説明印度發展經濟的願望非常強烈。我在下榻的飯店周圍看到了許多來自美國和海合會國家的商人,他們喝著咖啡,談著幾十億美元的投資,這至少證明新政府下的市場對他們有很大吸引力。”
王旭認為,中國在製造業方面,不管是資金,還是技術,都有很大優勢,而且又是印度的鄰國,應該抓住印度的這一發展機遇。“即便短期內不能賺錢,也應該先佔住市場份額。”
城鎮化發展帶來新合作機遇
去年9月,習近平訪印期間,兩國在經貿投資領域簽署了12項合作協議,涉及産業園區、鐵路、信貸、租賃等多個領域,累計對印投融資金額達130億美元。習近平還宣佈,今後5年內向印投資200億美元。
早在2010年12月,兩國領導人就達成共識,同意建立中印戰略經濟對話機制,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促進交流互動。2011年9月,首次會議在北京舉行。“我們的基本判斷是,印度和中國都處於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當中,在物質方面的需求是一樣的,尤其是在公共産品方面,兩國可以在這個領域展開闔作。”中國國家發改委國際司原司長林大建表示。
“印度方面也一再表示,對我們的電力、高鐵、安全水供應、垃圾處理、污水處理、市政基礎設施非常感興趣。”林大建認為,與日本、歐洲技術相比,中國的技術對環境的適應性更強,在很臟的地方也好使,可以被稱之為“適用性”技術。
不過,這樣的合作也並非一帆風順。據林大建回憶,發改委曾提出幫印度修建一條工業走廊、進行兩個智慧城市的試點項目,但印方反反覆復,最後就沒有下文了。
據印度新德里電視臺12日報道,雙方已經同意加快實施欽奈-班加羅爾高速鐵路區間項目。印度鐵道部長普拉布稱,中印鐵路部門將在莫迪訪華期間敲定合作協議,印度正在考慮中國提出的先行試點德里-阿格拉段建議。
不過針對印度的基礎設施建設商機,中國還將面臨日本等國的競爭。在結束此次訪華之後,莫迪將於17日訪問蒙古,18日至19日訪問韓國。他在出訪前的聲明中強調,韓國是印度“東進政策”的重要支柱,希望能夠從韓國為基礎設施、製造業、造船業、能源和國防生産建設吸引更多投資。
“這就是莫迪的‘騎墻’外交,他去韓國就是為了要釋放一個信號:雖然印度需要中國的技術和資金,特別是在鐵路和工業園區的建設上,但印度也可以選擇別的合作夥伴。”印度洋地區研究中心副主任朱翠萍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這樣説道。
在韓國之前,日本也是莫迪的外交重點之一,他將上任後外交行程的第一站就定在了日本,並允許日本對印度落後的東北部地區以及中印爭議地區開展基礎設施開發。
[責任編輯: 吳曉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