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今日推薦  > 正文

茅于軾:金融業是否創造財富?

2014-09-15 10:15 來源:財經綜合報道 字號:       轉發 列印

  大家都知道金融業賺了很多錢。中國的金融業如此,外國的金融業也一樣。他們賺的錢是他們自己創造的嗎?還是別人創造後轉移到他們手中的?或者乾脆問,是不是剝削來的?

  按照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只有生産勞動才能夠創造財富,連服務業也不能創造財富,金融業就更談不上了。在金融業裏勞動的影子都看不見,當然不可能有財富的創造。但是它確實賺了很多錢,這誰也不能否認。於是金融業是不是剝削的問題就跟著來了。如果它不能創造財富,賺的錢是剝削來的,那麼這個行業對社會沒有貢獻,還侵犯了別人,應該立刻關閉。如果他確實創造了財富,應該作出解釋,這財富是如何創造的。對這個尖銳問題的回答可不是小事,許多國家政策的制定都與此有關。理論上錯誤,政策也跟著錯,而且很難糾正。

  有人解釋説,金融業裏也有勞動,不過是腦力勞動。這樣的解釋當然不錯。財富是人的勞動創造的,不是體力勞動就是腦力勞動。總之是:人類的活動創造了財富,這種活動我們稱它為勞動。所以説勞動創造財富。

  這種論證方法在邏輯學裏稱為“同義反覆”。先設定一個定義(創造財富的活動稱為勞動),然後用這個定義來證明那個定義(勞動創造了財富)是對的。當然。最早提出“勞動創造財富”的人並沒有犯這樣的錯誤。他們真正的意思是説:人類靠物質才能生存,要想提高生存的福祉必須增加物質的生産。腦力勞動沒有物質生産,反而還要消費物質,他們也是靠物質的生産才能夠生存。所以一個社會要增加從事物質生産的勞動才能富裕起來,比如農民種糧,工人挖煤。其他的勞動,比如理髮、看病,沒有物質生産,還要消費物質,最終還得靠工人農民的物質生産。他們的勞動報酬是從物質生産中分出來的,不是社會中真正的財富生産。農民種糧,從地里長出了糧食,那是真正的財富生産。當他去理髮時,付給理髮師的勞務費,是從出售糧食的價款中支付的。所以理髮師是靠農民養活的。是物質生産者養活了全社會。這是勞動創造財富的真正意思。

  這一表像的看法很能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同。二百多年前的經濟學家就是這樣想的。對財富是如何創造的?其答案就是物質生産是最終的財富創造者。理髮師不創造財富,金融業就更不能創造財富了。這樣的理論當然不是沒有爭論的。難道説理髮師的勞動對社會沒有意義嗎?一個社會沒有理髮師、醫生等等非物質生産者能行嗎?一直到上個世紀初經濟學家才找到了正確的答案,古典的勞動創造財富的理論逐漸被交換創造價值所替代。但是這個過程絕非一帆風順。一直到上個世紀中葉還有人類的三分之一信奉勞動價值論。更糟糕的是把勞動價值論看成是一個政治立場問題。不信勞動價值論的人都是反動的剝削者,禁止其他理論的討論。其結果是社會誤入歧路,遭受了巨大的生命財産損失而告終。

  為什麼以物質生産為基礎的勞動價值論錯了?什麼理論是對的?簡單的回答是:物質生産忽視了這種生産所花費的效益和成本。同樣生産一噸糧食有不同的生産方法,我們應該選擇成本最低的方法,而不是不問成本只問産量。在中國改革以前的生産就是不計成本只求數量。大練鋼鐵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一千多萬噸鋼是煉出來了,可因為投入太多,國家變得更窮了。類似的例子如“以糧為綱”,“工業化”,“三線建設”等等舉不勝舉。全國人們的勞動因為不計成本,投入不當而被浪費。辛辛苦苦的勞動沒有得到該有的回報。

  以種糧為例,首先是讓誰去種糧?當然應該讓善於種糧的人去種糧,不應該讓醫生放下病人不顧去種糧。也絕不可以在上海外灘地價最貴的地方劃一塊水稻田去種糧。種出來的糧食該買到什麼地方去消費?應該賣給出價最高的人,這就是勞動的效益。這一系列的選擇都會影響糧食生産的經濟效果。所以生産的目的不是物質而應該是財富。由誰種糧?在哪種糧?種的糧銷往何處?這些問題都和勞動能否創造財富有關。而決定這些事的都不僅僅是勞動。在市場經濟中決定這些的是企業家。企業家的判斷正確,財富才能夠生産出來。什麼是正確的判斷?把人和物用得恰當,或者説是“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在經濟學中叫做“資源合理配置”。這才是財富生産的根本。勞動只是整個過程中的一個步驟,改變物的性狀使其更接近於“盡其用”,而不是反其道。如果是“反其道”,勞動就消滅了財富。

  企業家如何組合資源來賺錢?答案就是使得每一種資源都越來越接近最優地使用。事實上所有的交換都是資源利用的提升,因此每一次交換都能賺錢。交換有買方和賣方,賣方將某種商品出賣給買方,商品轉手,其價值就提高了,因為物盡其用了。比如香蕉從廣東賣到北方,香蕉本身雖然沒有變化,但是它“物盡其用”了。廣東的香蕉很多,香蕉不是稀缺商品。而在北方香蕉是比較稀缺的。任何一種交換都有這樣共同的特點。只要想一想,如果買賣雙方互相換一個位置,買方變成賣方,讓北方用溫室種香蕉,再運輸到南方去,世界一定發生巨大的混亂。從這可以看到買賣的普遍規律是“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農民去理髮,給理髮師付費,作為服務的報酬。農民的收入是靠他出售糧食得到的。他的長處是種糧。他也需要理髮,看病,受教育等等的服務,他用種糧得到的回報支付各種服務的費用。為什麼他不是自己理髮,看病?因為他不善於,他的優勢不在理髮,治病。而理髮師會理髮,他的優勢是理髮;醫生的優勢是治病。理髮師吃農民種出來的糧食,又為農民理髮,各自發揮了自己的優勢。總之,社會的各種分工是“各盡其才”,所以創造了財富。如果買賣雙方互換位置,讓農民理髮,理髮師種地,豈非糟蹋人才。我們在計劃經濟時代,讓知識分子去種地,工人組織工宣隊進駐大學,軍隊組織軍宣隊進駐工廠。一切都亂了套,所以沒有財富的創造,越搞越窮。

  現在我們來討論金融業如何創造財富的問題。答案極其簡單,就是“錢盡其用”。前面我們花了很多篇幅論證“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是財富創造的原因。金融業也不例外。他們工作的對象就是錢,所以錢盡其用就是金融業能夠創造財富的原因。一個社會有各行各業,金融業是唯一的一個行業專門從事錢盡其用。不論銀行,信託,證券,保險,都是做的錢盡其用的事。而且這裡的錢不是自己的錢。自己的錢每個人都會關心如何最佳地使用它。而金融業則是調動別人的錢,使其“錢盡其用”。財富就是這樣被創造出來的,不是剝削來的。

  可是在中國,把金融業定義為“為實體經濟服務”,而不是“錢盡其用”。這就錯了。如果是一個很糟糕的實體經濟,你為不為它服務?當然不。所以“為實體經濟服務”的説法是不能成立的。再説如果有一個很好的虛擬經濟項目(金融業本身就是虛擬經濟),你為不為它服務?只要是錢盡其用,就應該為它服務,應該把錢調動過去,而不是因為它是虛擬經濟就不給他調錢。“為實體經濟服務”的錯誤跟二百年前認識的錯誤如出一轍,都是認為只有生産産品才是真正的財富生産,服務業等沒有實物的産出,是不能創造財富的。我國的經濟學理論太落後了。

  在一個錯誤的理論指導下,就會有錯誤的政策,錯誤的法律。比如對高利貸的看法就是一例。中國金融業雖然沒有明文禁止高利貸,但是有明文規定,超出法定利息率四倍的借貸不受法律保護。我們都知道,商品應該賣給出價最高的需求方。有人出高利貸,有什麼理由不把錢借給他呢?至於説“四倍”也缺乏根據。這個四倍是如何論證出來的?沒有人能説得清。可是全國的借貸關係都受它的影響。這裡我們不是説高利貸好,因為利息率不合理地高。合理的利息率應該是市場化的利息率。但消滅高利貸的方法是增加供給,放高利貸的人多了利息率自然會下降。如果給高利貸種種限制,利息率反而會更高。

  我國刑法第175條規定“轉貸套利”是犯法的。所謂“轉貸套利”就是將錢從大金融機構借出來,然後再用較高的利息率貸出去。這種做法正好就是“錢盡其用”。可是我們認為是犯法的。現在有明文規定,小額貸款公司可以從大銀行整筆借入,再以較高的利息率貸出。按照刑法175條這樣做是犯法的。我們將為社會創造財富的人投入監獄,豈非顛倒是非。

  我國改革取得巨大成功,原因是改正了過去不合理的做法。但是在理論方面還很落後。對金融業的看法和相關的政策、法律,有許多還是按過時的理論制定的。如果我們及早糾正,還能幫助我們提高效率,促進經濟增長。

  茅于軾當代著名經濟學家,天則經濟研究所榮譽理事長,人文經濟研究學會理事長

[責任編輯: 馬迪]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