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近日正式公佈,在網民看來,《規劃》對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影響毋庸贅言。儘管如此,一些網民擔憂,地方在落實規劃時會再現新城因缺乏産業、就業和服務業支撐淪為“鬼城”“睡城”等老問題。
有網民指出,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要克服已經出現的諸多問題,抓住“以人為本”的牛鼻,以産興業,讓城鎮化與工業化、資訊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
“鬼城”之憂
“新型城鎮化規劃在此刻出臺,恰遇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有提振經濟的作用。”網民“易鵬”指出,一方面,從長期來看,新型城鎮化有利於破解二元結構,縮小貧富差距,擴大內需,提供社會穩定預期;另一方面,從短期效應來看,新型城鎮化不是房地産化與投資的大躍進,但還是會在棚戶區改造、軌道交通等方面提供投資機會穩增長。
然而,規劃能否改變過去數年城鎮化建設中頑固存在的老問題,仍然令不少網民感到擔憂。他們耳聞目睹了“旱地拔蔥”式的發展讓一些城市的新城淪為“睡城”“鬼城”,其中一些人對新城加劇的交通擁堵、生存空間逼仄、資源浪費等現象,更是有著切膚之痛。
據一些自稱居住在“睡城”的網民反映,每天兩趟的通勤“春運”令人心力交瘁;計程車司機不敢在上下班高峰期出車;交通擁堵、空氣污染加劇讓生存品質下降……新城不僅沒有緩解中心城區壓力,反而進一步加重“城市病”。
前車之鑒
網民指出,諸多新城快速擴張、投資過度、依賴房地産等不科學的發展模式,導致部分地方的城鎮化徒有其表。
“新型城鎮化就是要克服過去已經出現的諸多問題。”網民“陳國強”説,過去城鎮化把重點與焦點都集中在了土地的城鎮化上面,總是謀劃著如何把小城市變成中型城市,中型城市如何變成大城市,把舊城如何改造成新城市。
他還表示,在人的城市化或城鎮化問題上,並沒有明顯體現出以人為本、以人為核心,特別是沒有把農村轉移人口的市民化當作城鎮化重中之重來對待。而在城鎮化的資金問題上,過去的城鎮化也沒有形成穩定及多元化的投融資模式,所以出現了今天積重難返的土地財政問題。
網民“殷建光”認為,過去,一些地方在城鎮化建設過程中,往往主觀意志、權力意志強烈,結果,城鎮化成了作秀,成了形式主義工程,形成了“趕牛上樓,車庫養豬”的怪相。這樣的城鎮化都不是以人為本的城鎮化,是以官為本的城鎮化,這樣的城鎮化不能要,必須停止。
以産興業
有網民認為,新型城鎮化規劃正力圖在轉移人口市民化方面有所突破。網民還建議,新型城鎮化建設要抓住“以人為本”這一牛鼻,以産帶業,讓城鎮化與工業化、資訊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
“我從來對被吹捧的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持懷疑態度,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説到底還是地與地掛鉤,眼中無人。”網民“華生2010”説,新型城市化以人為核心的關鍵要把新增建設用地與市民化人口掛鉤。國務院的新型城鎮化規劃終有此一條,雖説是探索亦見進步。
網民“楊建國”指出“新型城鎮化不能孤軍深入,需與工業化、資訊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工業化是發展的動力,農業現代化是發展的根基;資訊化為發展注入新的活力;而城鎮化是載體和平臺,發揮著不可替代的融合作用。”
網民“殷建光”認為,以人為本是落實“新型城鎮化規劃”的牛鼻子,期盼各級政府部門能夠抓好這個牛鼻子,從農民的需求、農民的認識出發,挖掘農民的智慧,引領農民走上最適合本地的城鎮化道路。(記者 張小潔 整理)
[責任編輯: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