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體化規劃或不日出臺——這是上證報記者昨日獲得的最新動向。
國家發改委9日稱,目前正研究編制首都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相關規劃,並將提出工作思路和操作措施。“規劃將根據編制工作進展情況適時出臺。”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去年初,北京市副市長張工曾透露,就北京方面來説,首都經濟圈規劃已拿出初步方案,正在反覆論證,需要相關省市和部委充分溝通,最終拿出一個綜合性的方案,分年度實施,整體方案有望於今年年內出臺。對此,接近發改委相關人士向記者説,“首都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相關規劃或很快出臺”。
這意味著京津冀一體化的路線圖已明晰,三地之間的産業騰挪轉移即將提上日程。
“首都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相關規劃早就在研究中,這次發改委發出明確消息,預計規劃會很快出臺。”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副主任喬潤令向上證報獨家透露。
他同時強調,規劃本身的作用有限,“就像全國城鎮化規劃一樣,規劃出臺並不意味著任務完成。”相反,“規劃的出臺意味著更多工作剛剛開始。”他説。
記者注意到,此次發改委發佈消息,言之鑿鑿,既是對坊間多種傳聞的回應,更是實際工作進展的披露。
優化功能 規劃或很快出臺
發改委明確表示,按照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的要求,為加快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發改委正在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研究編制首都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相關規劃,規劃範圍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
“京津冀地區是我國東部地區三大經濟增長極之一,在全國發展中具有重要引領作用。加強規劃引導,推進首都經濟圈一體化發展,有利於實現京津冀優勢互補,推動環渤海地區經濟轉型升級。”發改委相關方面説。
發改委還表示,規劃編制將在明確區域戰略定位、進一步優化首都功能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三地的比較優勢,重點就完善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統籌産業佈局、提升創新驅動能力、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構建區域合作發展機制等方面,提出工作思路和操作措施。規劃將根據編制工作進展情況適時出臺。
多方發力 京津冀概念借勢
緊鑼密鼓開展京津冀一體化工作的不只發改委一家,國土資源部4月初也組織召開會議,協調北京市國土資源局,主動與天津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河北省國土資源廳對接京津冀一體化發展工作,建立京津冀國土部門定期聯席會議制度。
此外,河北、天津、北京等地政府近期也先後透出相關資訊。一度,保定或成“國家政治副中心”的消息沸沸颺颺。這些都引發資本市場對“京津冀概念”的一輪又一輪爆炒。
而記者在保定實地調研也發現,傳聞中的“房價一日三價”並非虛談。目前經過一輪上漲,保定開發商普遍採取捂盤惜售策略,整個市場也充斥著炒作的氣氛。
當然,撇開概念炒作,京津冀三地實實在在推進的“大接軌”思路,也確實給投資者帶來很多想像空間。
據悉,今年天津市將有一批“大項目”開建,重點建設項目70個,投資總規模8231億元,其中的交通項目主要就是為“京津冀一體化”服務。如,包括京臺、京秦等高速公路項目,以及目前正在修建的京津城際延伸線,將會從天津站延伸至於家堡高鐵站,進一步推動濱海新區的擴散能力。
除去交通接軌外,發改委提出的“完善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統籌産業佈局、提升創新驅動能力、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構建區域合作發展機制等方面”還有一系列深層次問題有待接軌,最終是三地政府人和事的對接。
博弈加劇 産業騰挪轉移在即
然而,圍繞一體化的趨勢,京津冀各地之間顯然又存在著競爭。對此,喬潤令直言,京津冀城市群的發展如果不走差異化道路,註定是死路一條。
“無論是城鎮化規劃,還是首都經濟圈一體化規劃,其本身的作用都有限,規劃出臺並不意味著任務完成。相反,規劃的出臺意味著更多工作剛剛開始。”喬潤令向上證報記者直言,京津冀一體化不可避免是多方博弈,落地或是持久戰。在他看來,京津冀一體化之際,北京最可能外遷的就是第二産業,屆時河北各地之間就可能會有一場“血拼”。
“實現京津冀一體化發展,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真正讓市場來配置資源。同時,必須由國家層面推進,否則很難達到良好成效。”喬潤令説。
記者注意到,在保定可能成為“國家政治副中心”的消息出來後,北京市亦提出,北京通州是城市副中心,要在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中處於橋頭堡位置,要積極主動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這既推動京津冀一體化,卻顯而易見也可理解為是一種與保定的較勁。
實際上,針對這個問題,上證報記者曾專門請教過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産業改革與企業發展委員會常務副會長廖明。在他看來,在城鎮化發展方向和模式上,各個城市的認識還有誤區,這與我國的城市管理模式也有一定關係,為此需要改革創新,建立城市間管理模式。
“我覺得中國必須在城市發展中建立一種協調機制。”廖明表示,“我國的區域發展缺乏有效的、統一的協調機制。如北京,周邊是天津和河北的大量城市,雖然有‘京津冀’目標,實際上並沒有建立很好的協調機制,都是各自發展。”
他認為,中國的城市間管理,是層級式的垂直的管理模式,這種模式阻止了區域性發展。再有,我國的幹部考核機制也以地區的經濟發展GDP指標為核心指標來考核,至於其周邊地方的共同發展促進,沒有考核指標和要求。因此,中國城鎮化建設,必須進行改革,解決好協調機制問題,給予足夠的制度保障。
[責任編輯: 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