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跡象表明,珠三角或“接棒”長三角成不良貸款高發地,且“接棒”速度超出人們預期。
建行首席風險官曾儉華近日透露,除長江三角洲外,珠江三角洲等地區的不良貸款情況是該行今年關注的一個重點。建行披露,2013年,珠三角不良貸款金額和不良貸款率均出現上升。
對此,廣州某國有大行相關部門負責人向記者證實,今年情況確實很不樂觀,傳統製造行業以及外向型企業不良貸款上升較快,銀行承受較大壓力。
為何是珠三角?
對於珠三角將成為不良貸款高發地的情況,一些專家並不意外。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院兼職教授趙慶明認為,珠三角與長三角産業結構基本趨同,均是我國加工業的主戰場,以製造業為主。在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外貿出口大幅下滑的情況下,珠三角也會如長三角一樣成為不良貸款“重災區”。
截至2013年年末,農行珠三角地區貸款不良率為1.22%,長三角地區不良率為1.09%;工行珠三角貸款不良率也高於長三角0.09個百分點。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客座教授苑德軍認為,珠三角實際貸款不良率或許更高。
趙慶明表示,珠三角地區目前仍以外向型經濟為主,當地企業普遍存在訂單下滑、成本上升、利潤下滑的問題。同時,他認為,珠三角地區貸款不良主要應為存量貸款不良。外部經濟環境發生變化導致企業盈利能力下降,進而影響企業償債能力,所以不良貸款有所增加是正常的。
值得注意的是,珠三角地區産業轉型升級、淘汰落後産能步伐的加快,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銀行不良貸款的增加。苑德軍表示,銀行貸款逐步退出“兩高一剩”的高耗能産業過程中,會在短期內産生不良貸款。
“不良”此前或被“隱藏”
在經濟沒有出現“斷崖式”下跌、也沒有“硬著陸”跡象的情況下,珠三角地區不良貸款為何出現突發性增加?
趙慶明表示,不良貸款的增加,不應是突發性的。出現明顯增加,不排除部分銀行機構此前曾採取技術手段“隱藏”不良貸款。
銀行機構對不良貸款的“隱藏”已引起相關部門的注意。有媒體透露,金融監管部門今年3月下發的《關於做好2014年不良貸款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各家銀行要嚴格貸款品質分類標準,充分揭示信貸風險。
記者從相關渠道了解到,珠三角地區不良貸款仍主要集中在紡織、鋼鐵等製造業以及相關貿易行業,上述行業基本屬於資金密集型産業,需要大量資金投入,銀行信貸資金佔據相當比重。
苑德軍表示,如為了避免出現不良貸款,對這些行業繼續以“變通”的方式維持貸款投放,或允許企業“借新還款”,不僅信貸資源的配置是無效的,還會對銀行資産品質帶來嚴重衝擊。
信貸資源配置加速調整
近日,有媒體稱,針對轄內不良貸款新增壓力,廣州金融監管部門要求,各家銀行要“抱團取暖,以大局為重,維持現狀,不要抽貸”,涉及到具體某家企業,債權銀行要統一商討債務處置方案。
記者就上述表述向當地某商業銀行負責人求證,然而未獲該負責人證實。不過他提到,在經濟增速陷入低迷期時,部分企業容易出現惡意逃廢銀行債務的情況,銀行防控風險難度加大。
隨著不良貸款的增加,金融監管部門也于近期要求銀行應加強不良貸款餘額和比率“雙控”管理,增提撥備,充實資本,加大不良貸款的處置力度。
自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等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産能過剩行業不良貸款暴露後,各家銀行也在近兩年積極調整區域信貸資源配置。工行近日表示,“將積極支援中、西、東北地區區域發展要求,這三個地區新增貸款餘額佔各項貸款增量的38.6%。”而同期該行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地區貸款佔比分別下降了1.1、0.7和0.2個百分點。
對於信貸資源配置的調整,銀行業改革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勇表示,一方面,銀行信貸資源向中、西部傾斜,符合國家加大中西部地區扶持力度的要求。中西部是金融支援的薄弱區域,信貸資源的傾斜有助於這些地區加快改革開放、增強發展能力、改善人民生活;另一方面,考慮到長三角、珠三角地區部分行業産能過剩,適度減少信貸資源其實有利於上述地區産業轉型升級。不過需要強調的是,信貸資源配置的調整,並不意味著東部沿海地區信貸資源會持續減少,結合地區經濟發展現狀,目前的”減少”只是權宜之計。
[責任編輯: 孟雅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