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今日推薦  > 正文

李克強博鰲演講再提保持定力 不會採短期強刺激

2014-04-11 08:48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李克強博鰲演講再提保持定力———

  不會採取短期強刺激政策

  合理把控調控力度,適時選擇差異化措施

  “凡事預則立。面對當前複雜形勢,我們既要冷靜觀察、保持定力,又要未雨綢繆、主動作為。宏觀調控要把握總量平衡,更要著眼結構優化,根據形勢變化合理把控調控的政策力度,適時採取針對性強的差異化措施。”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0日在博鰲亞洲論壇2014年會上發表主旨演講時説。

  李克強説,去年我們在實踐中創新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積累了新的調控經驗。我們不會為經濟一時波動而採取短期的強刺激政策,而是更加注重中長期發展,努力實現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我們已經確定的方針和所擁有的政策儲備,能夠應對各種可能出現的風險和挑戰,中國的發展有著很強的韌性。我們有能力、有信心保持經濟在合理區間運作。

  李克強説,把經濟運作保持在合理區間,是中國當前宏觀調控的基本要求,也是中長期政策取向。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目標是7.5%左右,既然是左右,就表明有一個上下幅度,無論經濟增速比7.5%高一點,或低一點,只要能夠保證比較充分的就業,不出現較大波動,都屬於在合理區間。

  李克強還説,中國經濟持續向好是有條件的。中國經濟體量大,外匯儲備多,協同推進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迴旋餘地很大,市場空間廣闊。尤其是中西部和東北地區人口占全國60%以上,每人平均G D P剛剛達到5000多美元,縮小城鄉、區域差距帶來的增長潛力巨大。已經出臺和還將陸續推出的一系列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政策措施,將對穩增長持續發揮作用。

  經濟學者認為,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明顯增大的背景下,總理繼在遼寧主持召開部分省市經濟形勢座談會並作重要講話之後再次提出要“保持定力”,還説“不會為經濟一時波動而採取短期的強刺激政策”,表明瞭當前宏觀調控思路並未轉向增量刺激,而是傾向於通過加快調結構和促改革來實現既能利當前又能惠長遠的集約式增長。

  民生證券研究院副院長管清友説,隨著經濟持續下行,穩增長的步伐似乎越來越快。但政府目前改變的是政策節奏,而不是政策方向。原因有二:一是中央對經濟下行的容忍度相比去年明顯加大。一季度G D P即便跌破7.5%,也並未觸及政府容忍的下限。二是即便政府不出手穩增長,由於去年二季度政府換屆、八項規定導致的低基數和今年以來流動性持續寬鬆的支撐,今年二季度經濟也可能自然回升。而且,當前經濟增長對就業的拉動作用明顯增強,就業形勢穩中向好。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阮宗澤就總理提出的“中國的發展有著很強的韌性”點評稱,中國經濟很大的一個特點就是戰略縱深比較大,幅員遼闊,而且有一個相對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所以它既可以靠出口拉動,也有很強的造血功能。中國是一個逐漸成長而且越來越廣闊的市場,這體現了它的韌性。

  “我們預期中國經濟在2014年的增長率將達到中國政府預期目標的7.5%,放慢的信貸增長和基礎設施投資增長將拖累經濟增速,但是這種拖累將被消費和出口的增長所抵消。我們不認為會發生硬著陸。”瑞銀集團中國區主席兼總裁李一説。

  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張燕生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説“適時採取針對性強的差異化措施”指的是對小微企業的減稅,對棚戶區保障性住房的投資,對中西部的交通和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對農村的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等。差異化政策都是指市場失靈的部分,不是給少數人特權,而是給窮人特權,是為了幫助弱者。政策是雪中送炭,而非錦上添花。中國經濟發展前35年的模式已經過去,2014年更像1979年,新一輪的高水準開放、高標準改革和高品質發展已經開始,可以説中國到了一個發展的新階段。

  博道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孫明春認為,今年政府解決債務問題應該有保有壓。他説,我們不能指望政府去解決所有的債務問題。債務違約的個案並不可怕。而要防止債務違約的個案演變成一場債務危機,關鍵在於政府能否穩定公眾信心。就企業信用債而言,對於只存在短期流動性問題的企業,如果企業的産品具有競爭力,所在行業的發展前景沒有大問題,就應該鼓勵金融機構給這些企業以寬限和貸款支援。但對於那些資質太差或處於産能極度過剩行業的一些企業,則應毫不猶豫地讓它違約。就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而言,對於那些用於建設純公益性項目的貸款,政府可以發行10年到15年期的國債來置換這些貸款,這將大大減輕地方政府在今後幾年的還款壓力。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建議,加大民生性投資。他説,當前中國需要一大批民生性投資,如生態環境的改善、空氣品質的提高、水資源的管理,這部分投資本身是民生性、公共性消費,是保民生的具體舉措。可以預計,中央及地方財政將加快這種民生性投資的實施。中央也有可能擴大財政舉債的力度,通過發行特別國債來促進這類公共項目的投資。中央財政發行的債券在國內乃至國際資本市場上都極其受歡迎。當前中國國債的規模還遠遠不夠,應當適當擴大國債發行。這不僅有利於短期內保民生、穩增長,更重要的是能在國際市場上産生人民幣計價的、由中央政府擔保的債券,從而促進人民幣國際化和資金的雙向流動,把外資引入中國的資本市場,為走出去的境內資金創造雙向流動的條件。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政府角色需要從通過調配資源直接支援生産和投資,轉變為通過支援發展軟硬體基礎設施促進創新和産業升級。這包括加大支援全國教育和科研體系,以及促進智慧財産權的保護。

  □記者 方燁 張莫 北京 博鰲報道

[責任編輯: 楊麗]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