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經貿  >  今日推薦  > 正文

77.7%受訪者看好未來越來越多國貨將成國際大牌

2014-03-18 08:40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漫畫:張建輝

  在頻發的霧霾天氣里,購買口罩、空氣凈化器成為人們的普遍選擇。不少人發現,雖然進口品牌比國產品牌價格貴,但是要暢銷得多。不過,在選購服裝、家用電器等日常用品時,也有很多人更願意選擇國產品牌而非進口品牌。

  要讓更多國產品牌成為國際大牌,還需要做哪些努力?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和搜狐新聞客戶端,對5988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未來10年,77.7%的人認為國產品牌中會出現越來越多的國際大牌。81.8%的人希望國貨加強品牌意識,注重質量和服務。

  46.2%的人對日常生活用品領域國產品牌印象較好

  比較了國內外好幾個牌子的口罩,北京市民徐東東最終選擇了3M口罩。“周圍人戴的幾乎都是3M,質量好而且歷史悠久,比較靠譜!國內品牌的口罩現在真假難辨,我總感覺不放心。”

  寧夏銀川市民孫平家里的日常用品,大多是國產品牌。他感覺格力的空調、海爾的洗衣機、美的的電飯煲都挺好用,晚上去遛狗,穿著老北京的布鞋也特別舒服。對于身邊一些年輕人喜歡外國品牌的現象,他覺得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同是一件衣服,為什麼我們就不能設計得更好看些?同是奶粉,為什麼我們就不能做得更安全?”

  調查顯示,在購買口罩、空氣凈化器時,30.5%的人感覺周圍人通常傾向選擇“國外品牌”,27.3%的人認為是“國產品牌”,27.5%的人選擇“二者都有”,14.7%的人表示“不好說”。

  而在服裝、家用電器等日常生活用品領域,46.2%的人對國產品牌的印象較好,40.1%的人感覺一般,12.3%的人認為較差,1.4%的人表示不好說。

  同濟大學工商管理係係主任葉明海,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近年來,國產品牌在質量上有了很大改善,在品牌營銷等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總體來說,一直在成長。這和國際形勢是分不開的,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一些原來做代工的外貿企業,工作重點由國外轉向國內,投入了更多精力在國內市場運作。同時,老百姓消費理念的變化也給國產品牌帶來了很大的發展空間,原來人們是崇洋媚外,現在很多人懂得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政府和輿論的導向也在助推國產品牌前行,對中國人可以做更好的產品,人們普遍有信心。

  58.6%的人認為社會應該形成消費國產品牌的氛圍

  浙江理工大學大三學生郭子健有一臺美國“星特朗”天文望遠鏡。他發現望遠鏡丟了一顆螺絲,就去五金店買了一顆國產螺絲配了上去。一年多後,他發現原裝的螺絲都是嶄新的,後配的那顆卻已經有了鏽斑。他覺得,一些國產產品還只能滿足消費者基礎功能性需求,而國際大牌會在質量上精益求精。在後續服務上,不少國產品牌也都做得不好。

  人們購買國際大牌的原因何在?調查中80.9%的人首選“質量”,52.3%的人認為是“身份的象徵”,37.2%的人選擇“售後服務”。接下來依次為:周圍人的評價(33.7%)、性價比(23.6%)、個性化服務(20.7%)、形成了消費習慣(20.6%)、價格(6.5%)等。

  國產品牌存在的問題有哪些?民調發現首先是“質量較差”(69.6%),其次是“設計落後”(59.0%),第三是“技術不足”(56.7%)。其他原因還包括:同質化嚴重(34.3%)、不會營銷(32.8%)、不夠時尚(30.5%)、缺乏資金(8.1%)、缺乏機遇(7.9%)等。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李先國認為,真正的國際大牌基本都經歷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文化積淀,才有了今天的地位。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國產品牌中產生了一些名牌,但是在高端產品市場上,質量和形象還有待提高。他分析主要有兩方面的不足:一是創新不夠,很多國際大牌每年甚至每季都會考慮客戶需求推出新品,設計風格和主題一脈相承;二是人才流失,好設計、好質量的背後是人才團隊的支撐,不少國產品牌在人才培養和企業文化上做得不夠好,出現人才斷檔問題。

  “總體來看,歐美的一些國際大牌,還鮮有專門為中國消費者而設計和細分市場的意識。”李先國說,國人的消費水平已經大幅提升了,在消費大品牌上有需求也有實力,但是歐美的設計不一定適合中國消費者。國產品牌應該抓住這個機會,根據消費者的需要來設計自己的大牌產品。

  調查顯示,75.6%的人對自己的消費能力提升有信心。58.6%的人認為國產品牌在很大程度上比歐美品牌更適合國人需求,當前社會應該形成消費國產品牌的氛圍。

  81.8%的人希望國貨注重質量和服務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3月13日的中外記者招待會上表示,中國的經濟要升級,出口產品也要升級,我們不能總是賣鞋襪、衣帽、玩具,當然這也需要,但中國裝備走出去可以在世界市場上接受競爭的檢驗,提質升級。

  公眾心中的國產大牌最應該出現在哪些領域?排名前三的分別是:汽車(74.0%)、家電(73.6%)、手機(65.7%)。接下來有:服裝(64.8%)、電腦(62.7%)、日化(49.3%)、箱包(35.7%)、鞋帽(34.0%)、攝影器材(27.1%)、首飾(25.7%)、家紡(25.3%)、鐘表(18.1%)、體育器材(17.0%)等。

  葉明海指出,國產品牌要想成為國際大牌,首先需要有國際視野。第二要善于把握機會,比如回力球鞋,因為與電影《哈利波特》中的主角有關聯,才成為國際知名品牌。企業先要做好準備,當消費趨勢發生變化時才能抓住機會。第三要練內功,應該學習借鑒國外品牌發展的經驗。他相信,再過十年二十年,中國的品牌也會流行于世界。

  調查顯示,77.7%的人認為未來10年,國產品牌中會出現越來越多的國際大牌。

  李先國認為,國產品牌成長為國際大牌,除了企業要自強之外,還需要政府的正確引導。一是法治建設,在立法和執法上要注重保護知識產權,讓假冒偽劣產品沒有生存空間,人們就敢于去創新;二是倡導政要人士帶頭推廣和消費國產品牌,增加國產品牌在媒體曝光的機會。

  調查中,81.8%的人希望國貨加強品牌意識,注重質量和服務;72.5%的人建議國產品牌重視核心技術開發,杜絕山寨;64.4%的人期待國貨注重中國創造;55.2%的人支持政府帶頭採購和使用國產品牌;52.1%的人希望公眾人物帶頭使用國產品牌;43.2%的人希望國貨加強專利意識和保護;42.6%的人建議國產品牌風格創新,注重價值營造。

[責任編輯: 楊麗]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係我們Q&A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