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經貿  >  今日推薦  > 正文

新消法3月15日起實施 網購7日退貨買方解憂賣方添愁

2014-03-15 13:30 來源:人民網 字號:       轉發 打印

  由全國人大修訂的新版《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以下簡稱“新消法”)將于2014年3月15日(國際消費者權益日)起正式施行。自公布以來,新法中關于消費者網絡購物退換貨的問題就引起了廣大“淘客”的關注。

  3月11日,央視公布的“兩會大數據”調查顯示:在2013年已經制定修改的法律法規中,網民們最期待的就是《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尤其是其中有關網購退貨的內容,受關注度高達95%。大數據還顯示,2012年,關注網購退貨的人數是1.72億,到了2013年,該人數上升到2.35億。

  3月15日起網購可享“7日內無理由退貨”

  新消法第二十五條規定:經營者採用網絡、電視、電話、郵購等方式銷售商品,消費者有權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內退貨,且無需說明理由。但消費者定作的;鮮活易腐的;在線下載或者消費者拆封的音像制品、計算機軟件等數字化商品;交付的報紙、期刊以及消費者在購買時已確認不宜退貨的五大類商品除外。此外,還有兩點值得注意:退回商品的運費將由消費者來承擔;消費者退貨的商品應當完好。

  新法公布後不久,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曾召集參與修訂的專家學者對其進行解讀。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民法室主任賈東明、國家工商總局法規司副司長朱劍橋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均表示,條款中的“完好”應該是指商品本身,商家如果因為消費者拆封了就不給退,是不符合新消法規定的。

  由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審議通過的《網絡交易管理辦法》也將于2014年3月15日起施行。《辦法》第十六條規定:“網絡商品經營者銷售商品,消費者有權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內退貨,且無需說明理由”,這就從部門規章層面為消費者行使“網購後悔權”上了“雙保險”。

  新消法或解除網購一族後顧之憂

  2012年3月,中國消費者協會與21省市消協聯合發布《網絡消費安全研究報告》,指出網絡消費存在宣傳與實物差距大、商品質量良莠不齊、物流配送問題頻出、貨款支付存在風險、售後服務爭議突出、欺詐行為屢禁不止等九大問題。

  陜西渭南鄒女士就曾飽受與某電商企業產生糾紛而導致的拉鋸戰之苦。2014年春節前夕,鄒女士在某電商平臺上購置了一臺洗衣機,但使用後頻繁出現自動停擺狀況,鄒女士遂要求退貨,但該網店因“不能判定商品何時出現問題”而拒絕了鄒女士的要求。此後雙方在長達一個月的時間內多次交涉無果。

  類似鄒女士所吃的“啞巴虧”在今年3?15後或將得到遏制。新消法第二十三條規定:經營者提供的機動車、計算機、電視機、電冰箱、空調器、洗衣機等耐用商品或者裝飾裝修等服務,消費者自接受商品或者服務之日起六個月內發現瑕疵,發生爭議的,由經營者承擔有關瑕疵的舉證責任。對于在商品瑕疵鑒定方面處于弱勢的消費者而言,舉證責任倒置將成為一顆“定心丸”。

  新法施行在即 買家賣家各有期待

  多年的網購經驗讓家住西安東郊的李女士總結出了一套自己的購物之道:一些知名的電商購物網站都是經過嚴格審核的,大多都是一些知名品牌和公司賣家,所以商品相對有保障;在小商鋪購物時,則會選擇與網店簽署《消費者保障協議》及承諾七天退貨的賣家。對于即將實施的新消法,李女士表示很期待:“網購最怵售後,即便店家承諾退貨,但過程中總會費些口舌,現在有了法律的保障,購物體驗應該會更好。”

  廣東中山的陳女士經營網店已有多年,她在開店伊始就簽署開通了“七天退貨”功能,因此,她覺得新消法規定的“7天無理由退貨”對自己沒有太大影響。據了解,目前有電商提供的7天退貨服務是賣家在承諾消費者保障服務的基礎上,出于自願向買家提供的特色服務。

  “只要不影響二次銷售,我們肯定會很爽快的退貨的。至于說新法可能導致退貨量增加、物流運轉不過來之類的問題,我們並不擔憂,畢竟是小店鋪,變化不會很大。”但陳女士也表示,希望新法出臺後,各大電商企業能夠出臺相應細則,在保障消費者權益的基礎上,盡量維護經營者的利益。

  消費者權利需慎用 新法效果關鍵看實施

  記者在瀏覽某攝影論壇時發現,有攝影發燒友爆料自己在需要高級鏡頭而又資金不足的情況下,選擇利用電商“7天退貨”條款先購買,再使用,後退貨。西安某高校的馬同學也向記者坦言自己曾“租用”過禮服,“當時參加一個聚會需要穿晚裝,但那些禮服雖然漂亮卻不實用,而且價格也很貴,所以我就在聚會後跟店家協商退了貨。”

  在網店上經營女裝的四川商家梁女士告訴記者,自己店鋪出售的衣物曾多次在試穿後被退回,她有些擔心未來退貨過于方便會導致“不靠譜”顧客的增加,“頻繁的退、發貨導致工作量增加就不說了,最怕影響二次銷售爛在手里。”

  對此,陜西永嘉信律師事務所的王奎律師認為無需過分擔憂:如果經營者出售的商品能夠滿足消費者對質量、功能的心理期許,一般情況下消費者是不會選擇退貨的。因此,經營者只要守法經營,並不會增加運營成本,也不會產生消費者過度維權的問題。同時,王奎也提醒經營者應該做好商品出售說明、證書、批文等相關證據的保存工作,以便發生糾紛時能及時、有效維權。

  王奎認為,法律的制定和實施是兩個層面的問題,只有經營者和消費者共同遵守、尊重新消法,才利于形成合法、有序、規范的網絡銷售市場,雙方的合法權益才能得到有效保護。

[責任編輯: 王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係我們Q&A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