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開閘後短短一週內,五隻新股遭遇暫緩發行,57家機構被要求核查。
據理財週報獨家獲悉,證監會派出了一支200人稽查隊,調查基金打新。稽查隊根據交易所提供的報價數據,查了三天,一共13個人,調了他們的手機和電腦,要求對方當場打開短信、微信、QQ,以及私人郵箱。
200人稽查隊通查機構打新
由於證監會人手不夠,稽查大隊還配了交易所以及地方證監局的人,全面通查基金打新。被調查的買方投資人還被要求籤署承諾書“本人自願提供上述物品調查。”
理財週報記者了解到,此次稽查按發行條線,對買方調查兩大問題,第一,你為什麼報價準?第二,你為什麼報價高?
另一邊,稽查隊將到擬上市公司、主承銷商的辦公現場,調取路演時的現場錄音、視頻,以及每家詢價機構的身份資訊與資料、投資價值研究報告,甚至會到買方機構的前臺看登記薄上有無投行名單。
為配合調查,投行要求參與詢價的機構或個人提供身份資訊、賬戶資訊、初步詢價表、合規誠信説明、股東代碼卡複印件、銀行(行情 專區)開戶證明等。投行內部先進行自查,再會上交稽查大隊。
新股細則朝令夕改
另一方面,證監會發佈《關於加強新股發行監管的措施》新規,投行抱怨制度朝令夕改。
新規詢價的配套規則也下發至滬、深兩大交易所。企業與仲介機構修改公告,交易所、中登公司也在焦急地等待配套規則。
奧賽康事件後,證監會緊急與協會、交易所溝通,追查公司詢價與路演期間的視頻、錄音等。奧賽康高管、中金公司也都被要求協助參與調查。坊間甚至有消息傳出,肖鋼在證監會的內部會議上,要求創業板發行部的人員儘快對目前高市盈率的現狀拿出解決辦法。
買方盲報,埋怨定價配售無規則
改革後,新股有效報價區間極窄,加大了基金報價入圍的難度,不少投資經理抱怨沒有規則可循。恰巧報準的投資人,也一度被證監會稽查大隊盯上。
基金公司研究總監直言,基本就是盲報。其所在公司已經打中六隻以上新股,但中簽基本是靠運氣,撞到了區間範圍內。
基金人士質疑,主承銷商想讓誰中就誰中,權利太大,不好把控。現在網下配售成功率高的全是專戶和個人。打新的收益不平均,被專戶後面那些利益相關方和私人拿走了。機構的收益會非常低。
基金呼籲,增強對發行主體和仲介機構的約束力。
有投資經理建議:“定價時,剔除10%的最高報價,因為有些人會高的不理性。剔除10%的最低報價,這部分人可能只是攪局者。然後取中間80%報價的加權平均數。平均價以上20位投資者入圍。這樣又做到了市場化,又不會穩賺不賠。”
理財週報記者獲悉,基金不介意新股喊停,只關心自己的業績排名。
[責任編輯: 楊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