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場的期待中,2日央行網站正式披露《關於金融支援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短短2700字的意見共分七個部分三十條細項,從推動資本項目可兌換進程、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以及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等多方面勾勒出了一幅未來自貿區金融改革路線圖。
與其他傳統自貿區只重在“自由貿易”不同,上海自貿區自掛牌那天起,其定位就與“金融改革創新試驗田”緊緊相連。不過,與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于自貿區掛牌當天就發佈了落實試驗區總體方案的支援意見不同,最受關注的央行金融創新政策遲遲未出臺,所以此次《意見》的公佈可謂是“千呼萬喚始出來”。
《意見》涉及多個方面,其中,推動資本項目開放進程被認為力度較大。尤其是在便利個人跨境投資方面,《意見》明確指出,“在區內就業並符合條件的個人可按規定開展包括證券投資在內的各類境外投資。區內個體工商戶可根據業務需要向其在境外經營主體提供跨境貸款”以及“在區內就業並符合條件的境外個人可按規定在區內金融機構開立非居民個人境內投資專戶,按規定開展包括證券投資在內的各類境內投資。”
“本次尺度最大的政策,是允許試驗區內個人在區內獲得的收入可向境外進行包括證券投資在內的各種投資,這意味著區內個人可不再受到Q D II限制而自行進行。”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指出。有分析指出,雖然沒有明確寫明,但這為“港股直通車”預留了政策空間。
另外,《意見》也明確了企業進行跨境投資可實現一定突破,如“符合條件的區內企業按規定開展境外證券投資和境外衍生品投資業務”。
上海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丁建平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對於我國而言,目前境外資金一旦大量流入,對經濟會造成較大衝擊,從而導致人民幣國際化受到負面影響。《意見》提到的促進企業跨境直接投資便利化以及便利個人跨境投資,都屬於讓打通資金流出的渠道。現在來看,Q D II一旦基本放開,對中國經濟衝擊也不會太大。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膽推進的同時,《意見》也體現了“一線放開,二線管住”的思路。《意見》指出,試驗區內的居民可通過設立本外幣自由貿易賬戶(以下簡稱居民自由貿易賬戶)實現分賬核算管理,非居民可在試驗區內銀行開立本外幣非居民自由貿易賬戶(以下簡稱非居民自由貿易賬戶)。居民自由貿易賬戶與境內區外的銀行結算賬戶之間産生的資金流動視同跨境業務管理。
中國銀行公司金融總部(國際結算)總經理程軍表示,利率市場化、資本項目可兌換、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等金融體制改革具有較強的擴散效應,在機制不完善下貿然推動,容易造成政策套利與進程不可控,從而為金融體制改革穩步、可控推進帶來了難度。自由貿易賬戶體系設計則為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創造新的路徑,通過“二線管住”有關政策,構建了與境內市場相對獨立的金融試驗田,有效切斷境外和區內金融市場系統風險向境內傳播。
在風險防範方面,央行也強調了“提供多樣化風險對衝手段”。《意見》指出,試驗區分賬核算單元因向區內或境外機構提供本外幣自由匯兌産生的敞口頭寸,應在區內或境外市場上進行平盤對衝。試驗區分賬核算單元基於自身風險管理需要,可按規定參與國際金融市場衍生工具交易。經批准,試驗區分賬核算單元可在一定額度內進入境內銀行間市場開展拆借或回購交易。
在推進自貿區利率市場化體系建設方面《意見》指出“完善區內居民自由貿易賬戶和非居民自由貿易賬戶本外幣資金利率的市場化定價監測機制;將區內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納入優先發行大額可轉讓存單的機構範圍,在區內實現大額可轉讓存單發行的先行先試;條件成熟時,放開區內一般賬戶小額外幣存款利率上限。”
“央行公佈的30條指導意見實際上為上海自貿區勾勒了未來金融改革的願景,體現了大膽改革的精神。未來在具體實踐過程中,政策會不斷調整和完善,在合適時機上海的思路將會被推廣和複製。”國家行政學院決策諮詢部研究員陳炳才指出。不過,他也説,改革不能一步到位,需要一定時間。因此,這只是一個指導意見,而不是實施操作細則,不少政策的落實需要具體操作政策的出臺。央行也強調,《意見》堅持以“風險可控、穩步推進,適時有序組織試點”為原則,對於《意見》的具體改革條款,“成熟一項、推動一項”,確保改革試點工作有序進行。
在國際金融問題專家趙慶明看來,自貿區在金融政策上的設計可以更大膽。他指出,目前自貿區的政策設計多在離岸金融範疇內,少數涉及和境內對接的範疇。不過,在離岸金融的範疇之內,涉及資本項目可兌換和利率市場化的內容比起真正的人民幣離岸中心香港力度要小。“如果力度太小,吸引力將差一些,將不利於上海這個市場的培育,因此,我認為,在自由貿易賬戶內,一些本外幣的兌換和利率市場化可以現在就做,細則也可快些出臺。”趙慶明説。
□記者 張莫 蔡穎 北京報道
[責任編輯: 王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