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聚氰胺、塑化劑、地溝油到毒生薑,再到鎘超標大米,食品安全問題日益突出。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不斷曝光的食品醜聞,幾乎讓人們無處下箸、不敢下箸。形形色色的有毒添加劑,在以奇特的方式讓大家普及了化學知識的同時,也令人痛失安全感。國人搶著購買進口嬰兒奶粉,就是這種心態的典型寫照。這已經不僅僅是食品安全的問題,更令中國製造這一招牌蒙羞。據近期有關方面對富裕階層人員的調查,其中多數人都有移民傾向,這其中不排除有對國內食品安全問題擔心的因素。
當前危害食品安全的行為如此猖獗,首先是與食品安全犯罪成本低有關,已暴露的許多食品安全違法事件處罰力度普遍偏輕,不足以對違法犯罪分子産生震懾,導致其屢屢鋌而走險。其次,政府部門監管不力也給不法分子可乘之機。一些地方甚至出現官商勾結,當地政府部門為了維護地方利益乃至個人私利,對食品安全問題往往視而不見。
一飯膏粱,維繫萬家,柴米油鹽,關係大局。對於日益嚴重的食品安全問題,要實現從大亂到大治,絕不能簡單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需要痛下決心、標本兼治。首先,要進一步完善食品領域法治法規,加大法律懲戒力度;同時強化法律的針對性,更加有的放矢。前不久,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發佈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對危害食品安全犯罪行為細化了定罪量刑標準。
其次,在解決了有法可依的情況下,要堅決強化執法力度。對於食品領域違法犯罪行為要重拳出擊,從重從快打擊。對於一旦觸及食品安全紅線的不法商販、企業要從重判刑,直至讓其付出生命代價,從而大幅提高其犯罪成本。
另外,在理順食品安全監管體制的情況下,政府相關責任部門要盡職盡責,加大監督力度,責任到人、不缺位,不留盲區。在前期大部制改革中,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已經正式成立,結束了此前食品安全“九龍治水”的被動局面,期望此舉能夠加大提高食品安全監督的力度。與此同時,對於食品監管瀆職的國家工作人員要從重定罪處罰,以有效解決相關部門監管不力、玩忽職守、包庇縱容等飽受詬病的種種問題。(趙同剛)
[責任編輯: 郜利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