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今日推薦  > 正文

專家稱當前中國經濟存在硬著陸風險

2013-04-26 13:42 來源:中國證券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據IMF的《世界經濟展望》數據,2013年世界經濟的增速預計為3.5%,經濟增速均處在經濟增長“潛在水準”之下。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一季度我國國民經濟運作情況分析,經濟在短期內弱復蘇進程不容樂觀。筆者認為,儘快實現經濟轉型,積極應對經濟硬著陸風險,實現每人平均收入穩步增長迫在眉睫。

  降低經濟硬著陸風險

  從總需求分析來看,我國經濟當前存在經濟硬著陸的風險。出口方面,受金融危機影響,世界經濟增長乏力,出口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受到衝擊,2009年與2011年出口貢獻率分別為-37.4%與-4.3%。從國家統計局最新公佈的數據來看,3月份出口同比增長10%,低於11.7%的市場預期,出現8.8億美元的貿易逆差。另外,數據顯示,2009年至2012年,我國勞動力基本工資增長率分別為6.3%、7.5%、9.7%和9.8%,勞動力成本不斷提升也削弱了出口競爭力。上述種種跡象表明出口的經濟拉動力量將逐步減弱。

  投資方面,為應對金融危機的衝擊,4萬億投資計劃出臺以刺激經濟,2009年資本形成總額貢獻率達87.6%,2010年與2011年依然保持較高水準。從我國投資情況看,4萬億投資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大環境下,對於燙平當時的經濟週期效應有立竿見影的作用。但是,這種反週期調控政策很可能帶來的經濟效應只不過是將經濟衰退時間推遲,巨量的反週期政府支出很可能帶來下一輪産能過剩。另一個方面,我國的資本投資效率低下:2011年中國31個省市的平均投資率為65.28%,每人平均GDP的平均值為5432美元,而美國15.48%的投資率就帶來484327.86美元的每人平均GDP。

  消費方面,由於我國國民的高儲蓄偏好及其他限制,消費在短期內還不足以擔當起拉動經濟發展的重任。高儲蓄偏好與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高度相關。由於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人們在依靠社保和儲蓄養老之間選擇後者,紛紛為養老做預防性儲蓄。

  索羅斯日前從另一個方面指出中國存在硬著陸風險:影子銀行帶來的風險。中國影子銀行發展于本世紀初,2008年由於金融危機的爆發呈現井噴之勢。據央行的《2012年中國影子銀行報告》,2008年底信託資産總規模約為1.22萬億人民幣,2012年底突破7萬億,僅四年便增長5.7倍。2012年銀行理財産品規模為7.12萬億元,同比增長56%。2012年底中國影子銀行的總體規模約為21.75萬億,佔GDP的比重高達41.8%。

  脫離政府監管的影子銀行使得中國經濟暗藏風險。以房地産信託為例,2013年到期的房地産信託規模達到2086億元,第二季度出現兌付高峰,金額達1301億元。當前政府調控房地産市場,限制銀行對房地産業的貸款,房地産企業為了融資轉向信託基金甘願承擔高額利息,然而政府的干預導致房地産利潤空間壓縮,兌付高峰和高利息帶來的還本付息壓力和利潤減少的矛盾導致房地産信託風險凸顯。

  總需求的疲軟和影子銀行的擴張,使得中國經濟面臨硬著陸風險,當務之急是謹慎應對當前影子銀行可能導致的風險。影子銀行的風險已經引起當局的重視,然而影子銀行的隱蔽性較強,資訊披露的不充分使得監管變得異常困難。未來應該借鑒歐美各國金融危機後的經驗,如對超過一定規模的對衝基金及其他私募基金必須註冊登記,披露資産和杠桿資訊等,針對影子銀行設計出新的資訊披露機制並加強監管。

  發展戰略調整勢在必行

  除防範上述經濟硬著陸風險之外,筆者認為,在目前的經濟背景下,應儘快實現經濟轉型,繼續推動中國經濟的增長,而更重要的是國家發展戰略調整也勢在必行。

  第一,徹底改變依靠投資拉動、項目拉動的經濟增長模式,轉而真正依靠教育、科學技術促進經濟長期增長。

  從研究與開發(R&D)經費支出額佔GDP的比重來看,2001年以來比重逐年增長;2012年我國財政性教育支出首次突破4%。似乎教育財政投入增長、人力資本增長與經濟增長是一致的:財政投入促進教育為國家提供人力資本,人力資本增長使得利用自然資源的效率提高,從而促進經濟增長。

  但我們利用1985-2007年中國宏觀數據得出的邏輯是:人力資本的增長促進經濟的發展,但教育的財政投入並沒有直接促進人力資本的增長,人力資本的增長是由於經濟增長引起的,經濟增長導致人們的收入增長,使得人們對人力資本的投資增加,從而使得人力資本增長。教育的財政投入通過校園建設使得社會固定資産增加,直接促進了經濟增長,並不是通過促進人力資本增長的路徑來促進經濟增長。這是因為財政投入並沒有轉化成教育品質的提高,對增進人力資本作用有限。可見,我國要形成教育促進人力資本增長,從而促進經濟增長的增長模式,不但需要增加教育財政投入,還需要促使教育的財政投入真正促進教育品質的提高,從而促進人力資本增長。

  第二,發掘高校作為“經濟增長引擎”的潛力。企業推動經濟增長,而事實上,經濟增長最強勁的動力來自大學的基礎研究突破。重大的科學發現和發明幾乎都是在大學實現的。以德國為例,德國的大學在基礎研究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而這為19世紀晚期20世紀初德國的崛起奠定了重要基礎。德國統一後,完成了第一次工業革命,趕超英法並與美國一起領導第二次工業革命,成為世界第二強國。

  一方面,大學的基礎研究通過新知識的創造,推動新技術、新工藝、新流程和新産品的誕生,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源泉。如牛頓的力學原理為第一次工業革命機械的廣泛使用奠定良好的基礎,法拉第、麥克斯韋、赫茲一系列的理論研究推動電氣時代的到來,量子理論和相對論為微電子與光電技術的發展作出重要貢獻。基礎研究作為技術進步的先鋒,推動了生産力的變革,實現了經濟的跨越式發展。

  另一方面,基礎研究的專業化訓練也有利於專業人才的培養,通過為創新提供中堅力量推動經濟的發展。據IMF2007年有統計數據的國家中,每百萬人中研究人員數量與每人平均GDP大致呈正比。2007年每百萬人中研究人員最多的是芬蘭和冰島,分別為7372人和7222人,這兩個國家的每人平均GDP為46538美元和65566美元,美國每百萬人中研究人員數是4673人。研究人員數量最少的三個國家是衣索比亞、馬拉維和馬達加斯加。中國2007年每百萬人中研究人員為1077人,每人平均GDP為2651.26美元,同發達國家仍存在很大的差距。未來政府應該加大對大學基礎研究的投入力度,為經濟的長遠發展注入新鮮血液。  □中央財經大學 張蘇 王婕

[責任編輯: 王君飛]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