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規劃司副司長袁喜祿24日表示,城鎮化發展規劃有希望在上半年推出。他認為,推進城鎮化面臨多重障礙,既包括體制上的障礙,比如戶籍制度,也包括經濟上的障礙,比如高房價。
對於城鎮化建設中的融資問題,袁喜祿表示,城鎮化發展規劃會涉及投融資體制問題。市場化創新能力很強,只要政策給出了方向,這些金融産品創新會非常豐富。
非刺激經濟應急之舉
在24日的“城鎮化與投資研討會·2013年《投資藍皮書》發佈會”上,袁喜祿表示,要正確認識目前推進城鎮化建設的經濟環境變化,城鎮化建設是一項長期戰略任務,而不是短期刺激經濟的應急之舉。
袁喜祿認為,城鎮化應是經濟結構調整的“牛鼻子”。在未來經濟增速放緩的態勢下,城鎮化不會是一個爆髮式的發展過程,其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是一個長期過程。要正確認識城鎮化動力機制的新轉變,以往是工業化帶動模式,現在要向城鎮化消化工業化産能,形成投資與消費良性迴圈方向轉變,化解工業化超前、城鎮化滯後的矛盾。各地發展的著力點要從招商引資向挖掘城市經濟自身潛能轉變。
袁喜祿強調,目前推進城鎮化面臨的障礙呈多樣化態勢。一是體制上的障礙,比如戶籍制度,這反映了人們對社保體系建設和完善的訴求。二是經濟上的障礙,比如高房價。當前房價脫離了人們的可承受能力,制約了內需潛力的挖掘,也引發了社會矛盾。儘管房地産是城鎮化重要載體,但城鎮化絕對不是房地産化,必須引導房地産業健康穩定發展。
此外,他認為,未來城市空間拓展面臨調整,城市空間開發佈局將向集中、均衡格局轉變。城鎮化建設要改變大開發、分散開發模式,要考慮資源承受能力,在全國範圍內則要考慮均衡,向中西部側重,加速釋放內需。
2030年城鎮化率將達70%
24日發佈的《投資藍皮書》預計,未來20年是中國城鄉變動最劇烈的時期,到2030年中國城鎮化水準將達70%。屆時,居住在城市和城鎮的人口將超過10億人。也就是説,未來20年,中國農村的人口將減少1/3以上,將有3億人由農村移居到城市和城鎮。
投資藍皮書指出,我國城鎮化率每增加1%,就可拉動當年國內生産總值1%-2%。隨著城鎮化戰略的不斷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快,更多的農村富餘勞動力到城市就業、定居,居民的生産生活環境、居住條件、教育、醫療、養老保障等均會大幅度改善。
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魏後凱強調,城鎮化也有飽和度、天花板,城鎮化推進速度必須適中,要與經濟發展、工業化階段以及公共服務水準等相適應,要考慮人口吸納能力、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他預計,2050年中國城鎮化率或超過80%,逼近85%的天花板。
中國建銀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副總裁、中國建投投資研究院執行院長劉志紅認為,城鎮化將對未來投資體系的改革、投資市場的發展産生深遠影響。城鎮化不能僅圍繞“城”展開,而是要圍繞人的更高層次需求展開。“在這一過程中,消費升級帶來了新的投資機遇,我們高度關注城鎮化過程中人的精神層面的需求所延伸出的消費需求,關注未來文化傳媒領域的發展機會。”
[責任編輯: 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