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買東西,都希望物美價廉,不過,中國社會科學院最新發佈的一份調查報告卻讓人吃驚,報告顯示,在地方政府的採購中,有八成商品要高於市場平均價,而中央機關批量集中採購商品的成交價全部低於或者等於市場平均價。
這個數字確實讓人吃驚,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法治國情調研室副主任呂艷濱介紹説,這個數據是對部分地方政府2012年1月1日到9月30日之間協議供貨商品成交記錄進行統計後發現的。
呂艷濱:19020件商品當中有79.86%的商品高於市場價格,如果按照我們所核定的市場價是多支出了2千多萬人民幣。其中高於市場價1.5倍以內的商品佔70%左右。3倍以上的佔1.86%。
而得出這樣一份數據並不容易,呂艷濱説,在申請政府採購資訊的過程中,他們遇到了很大的阻力。政府採購資訊的透明度還有待提高。
呂艷濱:申請公開遇到了很大阻力,有的要求我們必須承諾不向媒體公開,有的不能按時答覆,拒絕答覆的比例也非常高,有三家稱涉及商業秘密,有10家説不掌握這些資訊。我們政府採購資訊部門居然不掌握政府採購協議供貨資訊。有4家按時回復反饋資訊,其中有2家提供資訊,另外兩家提供的資訊缺乏關鍵資訊。
地方政府採購價格虛高的背後,究竟是地方“不差錢”還是另有貓膩?一位知情人士在接受記者的採訪時表示,這裡“水很深”。
知情人士:可能裏面有商業賄賂的問題,如果存在商業賄賂,當事人以及相關供貨企業、審批方面的人可能都會涉及到。我曾經考察過市場價格以及政府採購價格,比如礦泉水採購,礦泉水在市場上不同的地方價格差異非常大,政府以什麼價格為基數採購?這是非常大的問題。
除了商業賄賂,政府採購審批的手續很複雜,與風雲變幻的市場相比,存在一定的滯後性,這也給權力尋租創造了空間。
知情人士:還有就是政府集中採購,審批手續非常的複雜,這個過程完結以後,市場價格已經發生非常大的變化。
其實,如此採購,揮霍掉的,不僅僅是納稅人的血汗錢,更有相應部門的公信力。那麼,杜絕天價採購,完善政府採購制度有哪些行之有效的辦法呢?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法治國情調研室副主任呂艷濱給出了幾條建議:
呂艷濱:應當理順政府採購的管理體制,使分散的監管集中起來。統一辦公用品標準,降低豪華採購。提升政府採購的透明度。建立科學的市場價格衡量標準。現在的價格衡量往往是看在招投標時誰出低價,但是沒有去考察所出的低價與市場價的關係,未來有必要對這樣一種價格比對形成相應的比對機制,而且應當逐步推廣集中批量採購。希望政府採購監管部門提高監管能力,不僅是打造一個政府採購的平臺,還要擔負起來監管公共資金使用的職責。
首都經貿大學教授陳吉則認為,外部監管可以使得採購本身沒有任何攫取私利的機會,讓採購成為為公共利益服務的採購。陳吉給出了具體的實現途徑。
陳吉:可以通過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行業協會。採購的物品由業內的專家提供質優價廉的産品,以及律師進行法律監管,會計師事務所進行賬目和財務的核算,以及對政府採購項目的立案是否有必要,也要通過研究作出。這樣才能使政府採購在整個環節上在整個運作過程中處在一個前後相銜接,誰也不能作出從頭到尾的任意決斷,才能夠使採購避免或者是根除腐敗現象的頻發。(記者 韓秀)
[責任編輯: 王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