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今日推薦  > 正文

紐西蘭乳業巨頭陷“雙氰胺門”洋奶粉安全難過關

2013-01-28 14:03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紐西蘭官方近日證實,恒天然集團乳製品檢測出雙氰胺(DCD)殘留。儘管據稱這些殘留物不會影響食品安全或導致健康問題,但由於市面上多個“洋奶粉”品牌對奶源標注含糊不清,用“100%進口”的標注模糊奶粉“血統”,還是引發了消費者的擔憂。專家指出,應儘快填補雙氰胺的標準,讓消費者放心。

  紐西蘭乳業巨頭陷入“雙氰胺門”

  紐西蘭第一産業部官員25日證實,在紐西蘭出産的小部分牛奶和奶粉中檢測出少量雙氰胺化學殘留物,但這些殘留物不會影響食品安全或導致健康問題。

  據報道,去年9月紐西蘭乳製品公司恒天然在對牛奶進行抽檢時,發現有少量牛奶和奶粉中含有少量雙氰胺化學殘留物。經調查發現,大約有500個紐西蘭農場使用了含有雙氰胺的化肥,用於促進草的生長。

  紐西蘭第一産業部官員韋恩·麥克尼26日對新華社記者表示,從去年9月起紐西蘭的農場就不再使用含雙氰胺的肥料,現在生産的紐西蘭乳製品不大可能含有雙氰胺殘留物,可放心食用。

  目前,紐西蘭政府已經向紐西蘭駐華使館通報了這一事件,以後還會視情況向中方通報。

  針對紐西蘭部分奶粉中被檢出雙氰胺化學殘留物的情況,國家質檢總局已緊急與紐西蘭相關部門取得了聯繫,要求對方儘快提供詳細資訊,包括奶粉中檢出雙氰胺物質的含量,涉及的奶粉具體品牌、産地、批次等具體情況。

  據了解,乳製品是紐西蘭的主要出口商品,其95%的乳製品用於出口,中國是紐西蘭乳製品最大的出口市場。目前中國市場上進口的紐西蘭大包奶(包括脫脂奶粉、全脂奶粉)佔到了中國總進口量的80%,而紐西蘭乳製品佔到了中國全進口嬰幼兒食品的40%左右。

  雙氰胺國際限量標準缺失 知名品牌奶源“説不清”

  專家指出,目前乳製品中的雙氰胺尚沒有國際限量標準。而紐西蘭作為乳製品的出口大國,向中國出口奶粉的除了紐西蘭本土的乳製品品牌外,更多的則是以紐西蘭為奶源地的眾多“洋奶粉”和國産品牌。(記者周蕊、陳愛平)

  紐西蘭第一産業部發佈的消息顯示,在接到恒天然在牛奶製品中檢測到微量殘留物後,立刻成立了由初級産業部、恒天然和化肥公司組成的工作小組。工作小組的結論是,儘管殘留物極其微量,儘管國際上沒有有關雙氰胺在食品中的含量標準,但牛奶産業是紐西蘭的支柱産業,紐西蘭對奶製品的標準是高標準、零容忍,因而決定停用雙氰胺。

  中商流通生産力促進中心乳業分析師宋亮表示,紐西蘭奶粉主要出口到海外作為奶粉製造商和供應商的原料粉來源。由於紐西蘭奶粉主要作為原料奶,全球60%的奶製品企業和乳品供應商採用紐西蘭奶源的奶粉。

  事實上,中國市場上的紐西蘭奶源奶粉,並不僅僅只有可瑞康等紐西蘭奶粉品牌,光明旗下的培兒貝瑞奶粉等多個國産品牌也同樣是“紐西蘭奶源”。另一些“洋奶粉”則只對産品標稱為“全進口”、“進口奶源”,對奶粉的具體“血統”更是多以含糊帶過。比如,雅培0到12個月金裝喜康寶嬰兒配方奶粉,原料奶是“100%紐西蘭、美國、歐洲優質奶源”。

  美讚臣客服人員表示,中國市場上銷售的嬰幼兒奶粉産地包括紐西蘭、澳大利亞、荷蘭等多國,對哪些奶粉産于紐西蘭則含糊帶過,表示“消費者個人無法區分”,“如果消費者由此感到擔心也是個人的自我選擇”。

  “洋奶粉”安全關難過 科學定標勢在必行

  恒天然集團並不是第一個栽在安全關的乳製品企業。事實上,近年來,包括美讚臣“金屬門”、日産奶粉“缺碘門”在內的“洋奶粉”安全負面事件層出不窮。

  國家質檢總局從去年7月到今年8月公佈的每月進境不合格食品名單上,先後有34個批次超過270噸不合格進口奶粉被銷毀或退貨,其中以嬰幼兒奶粉居多。記者發現,包括德國産的“泓樂”、紐西蘭産的“可益多”、澳大利亞的“亨氏”在內的多個品牌産品均“黑榜有名”。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表示,根據目前已知情況分析判斷,此次紐西蘭奶粉雙氰胺殘留事件並非是奶粉加工過程中蓄意添加,而是牧草使用了氮肥增效劑雙氰胺,奶牛吃了這種牧草後,在奶中殘留的。雙氰胺毒性小于三聚氰胺,消費者不必太驚慌。

  但他強調,中外奶粉企業都應積極採取措施,在技術允許範圍內最大可能減少雙氰胺殘留值。同時他建議可以採取雙氰胺嬰兒奶粉每公斤1毫克的限量值標準來評估其安全風險。

[責任編輯: 雍紫薇]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