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紅包新年走紅 圖片/新華
本報訊 (記者 王赫) 微信搶紅包,支付寶發紅包,用手機互發紅包成為今年春節的一大潮流。數據顯示,春節7天支付寶錢包共發放了價值2億元的紅包。全國收紅包的省份排名與發紅包的省份排名幾乎完全一樣,冠亞季軍均是浙江、江蘇、湖北。陜西省發紅包的數量排第十六位,41000元的最“土豪”紅包發自西安市民。
收發紅包是每年春節的“規定動作”,隨著移動支付大戰升級,越來越多的人用手機拜年發放紅包。今年春節你厚著臉皮給自己手機通訊錄里的親朋好友討過紅包嗎?春節7天支付寶錢包共發出了總計2億元的新年紅包。除夕一天就超過了5500萬元。那頭小夥伴搶得歡,這邊土豪出手大方,據說最土豪的紅包來自汕頭,金額高達19萬元。
在陜西省,男性是發紅包的主力,女性則是收紅包的核心。從年齡來看,22歲以下和60歲以上的用戶收到紅包數遠遠高于發出數,非常符合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除了默認的1元以外,人氣金額是“8.88元”,而“88.88”、“88”等8與6組合的吉利數字更是主流,而“13.14元”和“1314元”由于比較應景,出現頻率也比較高。
全國收紅包的省份排名與發紅包的省份排名幾乎完全一樣,前三名都被浙江、江蘇、湖北包攬了。浙江省發紅包的數量在全國排名第十六位,而收紅包的數量也相差無幾,為第十七位。陜西省內發紅包最多的用戶在西安市,一人發出162個紅包,收紅包最多的人也在西安,達到82個。在陜西省,紅包土豪也依然四處埋伏著,全省最大的紅包是從西安市發往西安市的,金額為41000元。
馬年伊始網絡金融勢如破竹
微信紅包滿天飛、互聯網家電嶄露頭角……馬年春節長假,互聯網更深刻地融入人們生活。
“今年春節,你搶紅包了嗎?”春節期間,用微信發紅包、搶紅包的交流方式躥紅網絡平臺,在傳遞了濃濃年味的同時,也為互聯網金融注入新的活力。
“春節三天,我發了兩次紅包,共200塊,自己也搶到8個紅包,有100多塊。”外企職員許小姐說,“微信紅包太有趣了,雖說錢不多,但熱鬧新奇。”
只要你用微信設定紅包總額及數量,微信朋友圈的人就可以來搶“紅包”。騰訊數據顯示,截至除夕夜的僅僅三兩天時間,參與“微信紅包”人數達到482萬,總金額近5000萬元,最牛的“土豪”發了近2000個紅包;最能幹的“小夥伴”搶了869個紅包。
過年網絡元素增加的背後是網絡經濟的興起。支付寶“新年討喜”上線第一天就發出222萬個紅包,金額超過1800萬元。新浪微博的“讓紅包飛”活動,也突破10億元大關。“電子紅包”的火熱,常年潛水的用戶被激活,近千萬級的銀行卡號被綁定。
時事評論員邱震海說:“當金融與互聯網綁在一起,改變的不只是人們的社交方式,未來更會倒逼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在相關業務上做出改變。” 據新華社
[責任編輯: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