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經貿  >  統計數據  > 正文

估價1500萬元“白玉”竟是玻璃

2013-12-06 13:20 來源:解放日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80後”青年陳先生以20萬元價格購進一塊“白玉”,拍賣中介竟估出1500萬元的價格來。想著可以大賺一筆,陳先生欣然支付了15萬元中介費。他的“投資夢”能成真嗎?近日,松江區法院審理了由此引發的案件。

  20萬白玉被估價1500萬

  陳先生家境殷實,他很早就開始涉足古玩投資。年初,他得知有人欲出手一塊“白玉雙龍戲珠擺件”,而同類物件曾拍出過百萬元的價格,便以20萬元購進。隨後,他通過網絡找到了從事代為展覽和參與拍賣活動的中介公司想將“白玉”拍賣。

  雙方簽訂協議前,需要確定報價。中介公司進行了鑒定,當場評估該物件為真品,價格為1500萬元。聞此結論,陳先生滿心歡喜,二話沒說就以此報價簽訂了服務協議,支付中介費15萬元。

  展覽進行了幾次,但陳先生的“寶玉”始終無人問津。他便將擺件索回,另尋了一家中介公司。因這家中介要求提供鑒定結論書,于是陳先生又委托寶石鑒定領域的權威部門進行鑒定,結果卻猶如晴天霹靂——“寶玉”竟是一塊玻璃!

  陳先生悔恨交加,既後悔自己當初錯誤出手高價買進假貨,又恨第一家中介公司做出虛假鑒定誤導自己,讓他白白支付了15萬元中介費。于是,陳先生一紙訴狀把中介公司告上了法庭,認為中介明顯存在誤導和欺詐,要求撤銷服務協議,返還收取的費用並賠償1萬元損失。

  中介同意返還部分費用

  “協議附件中,陳先生對于委托物品明確確認是自報價格,不存在欺詐行為。”庭審中,中介公司提出,採取報高價是陳先生基于其真實意思自行決定的,且陳先生從事古玩行業,之所以報高價也是基于投機目的。中介公司聲稱自己僅舉辦展覽,沒有鑒定資格,也從來沒有進行過鑒定,不存在誤導陳先生的行為。由于協議內容已履行完畢,也沒有撤銷的可能,因此不同意陳先生的訴請。

  陳先生承認自己存在轉售獲利的目的,但之所以找到被告是基于對其的信任,並且為此支付了高額中介費,現在對方否認進行過鑒定,明顯與事實不符。中介公司堅稱從來沒有進行過鑒定,但對于中介費如何確定則語焉不詳,並未提供合理解釋說明。

  鑒于這一情況,法官庭後組織雙方進行調解。對于中介公司的一再辯解,法官當面指出其服務過程中的不規范操作,建議其進行有效整改。經過溝通,陳先生認可在合同有效的基礎上進行協商,同時承認自身對展品存在誤判,中介公司為減少陳先生的經濟損失,也願意減少部分費用,最終同意返還陳先生5萬元費用。

[責任編輯: 林天泉]

相關閱讀: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係我們Q&A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