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分析小組在京發佈了《2013年中國農村政策執行報告》。報告指出,2013年農業農村經濟在保持穩步發展的良好態勢,預計全年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可實現7.5%以上的增長目標,增速繼續快於城鎮居民。
報告顯示,2004-2012年,農民收入增長實現了“九連快”。今年前三季度,農村居民每人平均現金收入7627元,同比名義增長12.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 .6%,增速雖比上年同期回落2.7個百分點,但比上半年加快0.4個百分點。預計全年農民收入仍將繼續保持 較 快 增 長 ,人 均 純 收 入 可 以 實 現7.5%以上的增長目標,增速繼續快於城鎮居民。
報告認為,當前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中呈現六方面新趨勢和特點:其一是農産品進口快速增長,貿易逆差保持高位。當前,隨著國內生産成本上升和人民幣升值,國內外農産品價格差距將進一步拉大,進口動力不斷增強,進口對産業的影響日益顯著。
其二是農業生産不確定因素增多,農業發展面臨多重風險。受極端氣候、疫病、品質安全事件等因素的影響,我國農業面臨的自然風險、市場風險、品質風險相互疊加,給農業生産造成嚴重不利影響。今年以來,我國極端氣候呈多發頻發重發態勢,東北春澇和夏伏旱,南方夏季乾旱、颱風洪澇和早霜等災害覆蓋範圍廣、影響程度深,給糧食生産造成了很大壓力。受黃浦江漂浮死豬事件影響,生豬價格持續低迷;受H 7N 9流感疫情的影響,家禽業和飼料行業遭受重創,損失超400億元。
其三是資源約束持續加大,農業可持續發展面臨挑戰。目前,我國農業生産方式依然粗放,資源有效利用率低,農業環境污染嚴重。我國水資源極度緊缺,農業用水量佔全社會用水量的70%以上,但有效利用率只有40%;化肥、農藥利用率僅在30%-40%,單位面積化肥使用量是美國的兩倍多。隨著農業生産持續高強度地使用化肥、農藥、農膜等投入,土壤鹽漬日趨嚴重,耕地品質顯著下降。
其四是農民收入增速下滑,收入倍增壓力加大。黨的十八大提出2020年城鄉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意味著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每年需實際增長7%左右。當前,我國農民收入儘管保持較快增長,但增速已出現明顯下降的趨勢。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農村居民每人平均現金收入7627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6%,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 .7個百分點,比2011年同期下降4個百分點。其中,受農業生産成本提高和農産品價格比較低迷的影響,佔農民收入一半以上的家庭經營性收入增幅大幅下降,受宏觀經濟形勢不穩定的影響,未來農民工資性收入增長也存在不確定性,農村居民收入倍增面臨著很大的挑戰。
其五是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快速發展,迫切要求創新農業經營體制。當前,農業經營體制機制還不能完全適應新形勢的發展要求,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土地承包經營權還沒有確權登記,農民承包土地還存在著面積不準、四至不清的問題,在推進土地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方面農民還存在著一些後顧之憂;二是工商企業進入農業的準入、監管和規範制度還沒有建立,工商企業在農業領域存在著一定的非農化、非糧化傾向,保障糧食安全存在著一定的隱患;三是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發展滯後;四是農民的組織化程度比較低,各類農業經營主體間的利益聯結機制還不完善,還沒有建立起比較穩定的利益聯結關係。
其六是城鄉一體化要求迫切,城鄉二元體制亟待破解。近年來,隨著國家對農業農村投入力度的不斷加大,統籌城鄉發展進程逐步加快,但仍存在一些體制機制性障礙制約了城鄉一體化發展。一是戶籍制度改革滯後,農民工進城落戶仍存在諸多制度性障礙,農民工在子女就學、住房、醫療、社會保障等方面仍與城市居民有很大差距。二是對農村的投入嚴重不足,城鄉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仍存在較大的差距,推動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體制機制還沒有建立。三是城鄉要素平等交換機制還不健全,農村土地、資金、勞動力等資源要素大量流入城市,農業農村發展面臨著嚴重的“失血”狀態。
報告指出為適應宏觀經濟和農村經濟形勢變化的新特點和新要求,未來應從五方面入手進行政策調整。一要完善農業經營體制機制。二要加強對農業的支援保護。三要完善農産品市場體系。四要大力推進綠色生産。五要拓寬農民就業增收渠道。六要深化城鄉改革。
[責任編輯: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