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商業

浙江一公司沒人懂古董 卻做鑒寶生意騙50余藏家

2017年02月20日 09:02:53  來源:錢江晚報
字號:    

  誘導你相信自己手裏的東西是“真寶貝”,可以賣個好價錢。不少古董藏家被反覆騙取鑒定費、拍賣費、服務費等。全國共有50多餘古玩藏家被騙了300萬元。

  昨天,杭州濱江區法院以詐騙罪對陸某等15名被告人提起公訴。諷刺的是,陸某自己也承認,從成立公司到案發,只成交了一件藏品。

  因為有15個被告人,庭審持續了一整天,沒有當庭宣判。

  套路很深

  半年時間

  騙了52人300多萬元

  根據起訴書,2015年4月,陸某在杭州濱江區成立杭州品泰古文化創意有限公司,並雇用了2名總監、4名經理、9名業務員,還有網站管理員、財務人員。套路是這樣的:

  電話推銷:業務員各種打電話,將公司介紹為香港九龍國際拍賣公司(陸某在香港註冊的空殼公司)的唯一徵集點,並在網站上宣傳大量虛假的藏品拍賣成交記錄。

  高額估價:等有買家上鉤,由總監和網站管理人員等人扮演的“鑒定師”就出場了,對藏品給出高額估價。

  假扮買家:陸某假扮買家或者找托,一般給出高價但要求鑒定。

  各種收費:經理等人夥同業務員與藏家洽談,誘騙他們簽合同,對藏品進行拍賣或鑒定。然後以收取“鑒定費”、“拍賣費”、“過境費”等名義騙錢。

  放棄拍賣:最終,又以藏品流拍或藏品不到年代等理由,迫使藏家放棄拍賣。

  老闆很裝

  在法庭上侃侃而談

  稱搞過兩次大活動

  這家公司的老總陸某33歲,江蘇人,本科學歷,以前是搞銷售的。法庭上,陸某戴了一副黑框眼鏡,侃侃而談,對公訴人的大多數指控表示有異議。

  他説:“香港的拍賣公司是我註冊的,不是空殼,有一個專門的接待員呢。還有網頁上的拍賣紀錄,是別的機構現場統計的,不存在虛假。假冒賣家舉牌也不對,那是我的一個香港企業家朋友。偽造鑒定書更沒有了,我公司檢測有三個地方,一個是故宮(微博)博物院專家,一個是香港中文大學,一個是上海的檢測實驗室。”

  陸某成立公司到案發大半年時間,搞過兩次蠻“風光”的活動。

  一次是鑒寶會。

  陸某打出廣告説,有3個神秘的老外買家要來現場,非常有實力。藏家們都翹首以盼。但是等大家砸了鑒定費、服務費各種費後,結果是無一成交。

  另一場是在香港某高檔酒店開的拍賣會。

  據陸某説,當時拉了80多件藏品過去,現場來了100多號人。他之前認識的一個香港企業家帶了七八個超級有錢的買家來坐鎮。最後舉牌看中的有幾十件,十分紅火。但陸某説,最後成交的只有一件,價值10萬港幣。“因為按照規則,看中的藏品要拿去檢測,結果都沒有到特定年代,只有一件成交。”

  不少藏家被騙的鑒定費等有十幾萬元。大半年時間,一共騙取了至少52人300余萬元。

  真相很虐

  買家實力看穿著

  公司沒人懂古董

  在公訴人的詢問下,陸某一點點露餡了。

  既然香港公司在交稅,一年交多少呢?“恩,五六千港幣吧。”

  網站上的拍賣紀錄那麼多,一年只交五六千稅?

  “嗯,那些都不是最終成交。”

  藏品你具體拿到哪些機構去鑒定?“去一家香港的鑒定實驗室比較多。”

  是否有檢測資質呢?

  “我感覺這個機構很正規,穿了實驗服裝,有檢驗機器。”

  兩次大型活動,同樣水很深。

  公訴人問:“你憑什麼相信這些老外是有實力的買家。”陸某遲疑了一下:“是上海一個朋友主動打來電話,我看過那些人,感覺衣著得體,看上去很富貴的樣子。“

  公訴人質問,根據陸某和那個上海人的社交軟體聊天記錄,陸某説過,“鑒寶會上,讓3個外國人過來配合一下”。其中一個外國人因為護照的問題過不來杭州,他要求“第二天再調一個外國人來。”陸某把頭埋進去,稱不記得了。

  對於香港的那次活動,公訴人問:“你開辦公司大半年,只有這一筆佣金收入,怎麼養那麼多員工呢?”

  陸某急忙説:“是啊,我開公司,自己虧了140萬元。”

  公訴人:“那還開什麼公司?”

  陸某:“我覺得佣金市場很大。”

  公訴人:“那你和員工中,有沒有懂古董知識的?”

  陸某説,一個都沒有。

[責任編輯:郭曉康]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